关于爱,我读到解析很深的是英国20世纪天才作家路易斯写的《四种爱》一书,他把爱拆解成物爱,情爱,友爱,爱情与仁爱。四种爱,指的是物爱,情爱,友爱,爱情。路易斯真是如此有天分,他知道,这四种爱,需要建立在仁爱的根基上。例如讲仁爱时,讲“给予“之爱,讲到天赋的给予之爱能使人爱那些本质上不可爱的人——罪犯、仇敌、低能儿、麻风病者、脾气不好的人、自命不凡的人。反思一下给予之爱这种能力是这么重要,因为,通常如果我们审视自己,才会发现,自己是否也常常脾气不好?是否也常常自命不凡?谁知道我们每个人自身有啥查不出来的低能,比如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数学题?谁又知道我们是否有啥麻风之类的潜在疾病不?中国人有句话教育大家,说人不如人,说得就是这回事,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缺陷啊,实在是不忍深挖。当我能反过来想明白自己原本有着天生的仁爱之心时,我就明白了,我们所有的仁爱之心也使得我们给自己救赎的动力,有仁爱之心,才能想关怀、想包容,想给自己改变和得到医治的机会,甚至奢想自己会有爱情。所以,要想有爱情,首先得有仁爱之心。有仁爱之心,别忘记推人至己,真心爱得了自己,才有希望有爱情。若没这份反思呢,网络社会以来凡事讲简单,现在好多人对异性需求的低标准状态是希望自己应该遇到生活和情绪方面顺着自己,满足自己,或找一个让自己安全的尽享物爱的人。物爱,就是物质、身体之爱。现在年轻人的认知风格都喜欢听取毒舌负能量真知,所以,进步的年轻人已经不幻想自己遇到一个尽为己悦的另一个王子或公主了物爱的索取停留在对原生家庭的信任上,近几年大部分家庭财富巨幅进步,使得年轻人对自己的家庭信心大增,于是打出了门当户对的口号,追求物爱的供给能力相互匹配当然,由于物爱不仅包括物质享乐,也包括对身体(包括遗传信息)享乐的追求,因此,物爱中的婚恋关系存在物质与身体优势间的交换平衡。也有非平衡的物爱,这涉及路易斯延展谈及的需求之爱,需求之爱和满足需求之爱是一种同时出现的爱的形式,具体例子是婴儿需要母亲抚育的需求之爱,母亲为孩子心甘如饴的奉献是被需求之爱。可能从人格分布上看,我们内心的需求之爱与被需求之爱的比例是不同的,所以,有些人可能索取多一些,有些人不自觉的付出多一些,所以追求物爱好就好在皆大欢喜,大体容易平衡。情爱、友爱和爱情就难多了。甚至,有些人也没需求了。我的理解情爱大体就跨越了物爱之爱的舒适性或本能的平稳驱动性,是一种激情。正如路易斯所说,情爱跨越了年龄、性别、阶级和教育的障碍。路易斯说,情爱是最卑微的爱,从不张扬,人们可以以爱情、友谊而骄傲,情爱却很谦虚,甚至躲躲闪闪,满面羞涩。这可能是由于情爱最主要的不是欣赏之爱,纯属偶然之爱,情爱没有等差区别最没有希望的人也不难成为情爱的对象。在我的理解里,很多时候,情爱根本没有理由,或者,根本是非理性、最自我的理由。情爱,是带着生命神秘性的那种爱。而人们最怀念的,通常也是有情爱的时光。那些在自己无能,不可理喻,甚至不觉得自己帅气或美丽的时候,没有能力也不能给予时,不能给钱财,不能生儿育女,不能予前程时那些神奇的还曾被爱的时光。而无论人们是否知道剖析开情爱的本质,有情爱之力之人尽管不声张,依然是最令人羡慕的人。于是,从没有情爱,或者经常沧海桑田失去情爱之力的人们,也只能看着青春的爱情片,跟着年轻的情爱迷雾中的人来跌宕起伏心情。“友爱,最不易引起情绪的波动,也不会使你面容改色。”路易斯接着说:“没有情爱便没有生育,没有情爱便没有抚养,但是没有友爱,我们照样可以生存、长大。”同时他也承认,”在古代,友爱是最令人愉悦,最具人性的爱,是生命的冠冕,培养美德的学校。“路易斯如果看到现在的美剧,恐怕就不这么说了,在美剧里,友爱才是主菜,情爱,就是一碟甜品。这可能是现在有很多人已经不需要情爱的原因。如果说没有足够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东西的情感是友情,那友爱就是一种熟稔关系,而且可以没有亲情的责任。但是,路易斯也指出,友爱要有内容,”哪怕是共同热衷于多米诺骨牌或研究小白鼠“、“足不出户的人不可能拥有旅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