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真情表达策略研究”开题报告重庆市涪陵区龙桥街道北拱小学课题组一、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程度与研究价值(一)选题缘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目前我校小学生209人,留守儿童168人,约占总人数的80%。据调查,留守儿童在语文的作文学习中存在许多问题:无话可写,惧怕作文,抄袭作文,语言啰嗦,错别字多,词语穷秃,没有创新,篇幅矮小,内容干瘪,没有真情实感等,严重制约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据资料可查,近年来,国内部分学校对真情作文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8年,江都吴桥中心小学开展了“留守儿童习作”课题研究。2011年重庆珊瑚小学开展了课题为“心与作文”的课题研究,他们研究的是小学生的真心真情作文,取得了优秀成果。同年,江苏省陶湖中心校开展了“留守儿童感恩教育作文”的课题研究。上述研究较好地探索出小学生习作教育的具体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2、国外对作文教育非常重视,其中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中小学的作文教育很有特色,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美国的教育对作文的格式有一定的模式,内容却没有要求,反而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所以,美国学生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在作文里面。西方国家作文教学注重“由己而写”到“由己感人”。如英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帮助学生了解写作的价值所在,作为一种记忆、交流、组织和发展自己的思想和信息的工具,写作还是一种享受,学生应独立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和一些重要题目进行写作。”(三)创新程度1、初步探索出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真情实感表达实践研究的有效途径。2、以教学质量为目标,科研教育为支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之达到作文教学与塑造学生完美人生相结合。3.真情创新,学会创意表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是《2011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性质与地位的表述。开展写日记、给亲人写信、发手机短信、上网回贴等表达自己心里话的方式来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那一份份情感。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内心感情。(四)研究价值1、我们通过对小学作文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小学作文教学中一些发人深省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知识面窄、内容缺乏,千题一试、千人一面;层次不分,缺乏想象。很多小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很难做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中尽是假话、空话、套话、缺乏想象力。我们对此现象进行了剖析,认为没能充分利用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教师指导过细,学生有依赖思想,学生的创新力不够,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2、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其实,作文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说艰巨,是因为我校学生生活窄、见识少、读得少,一感觉无内容可写,二感觉有货倒不出,更因为大多数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循规蹈矩的小空间中,使得作文选材窄、内容浅、立意旧,没有城市儿童那种多视角、多立意的创造性思维。说前景广阔,是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则会使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上一个档次,并能带动各种能力的提高。3、情感不只是可以认知服务,它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序列。小学真情习作教学研究充分继承了“真情教育’“情感教育”等理论的精华,基于学生生活与习作教学实际,建立起情感和智慧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习作发展机制,践行情智交融,和谐共生的崭新教学理念。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