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工作意见与“以学定教”课堂实践活动第一阶段活动总结汇编“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工作意见一、总体要求根据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加、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围绕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工作目标,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推动“六化”(基础标准化、管理网格化、功能法律规范化、服务便民化、人才专业化、保障多元化)建设,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二、主要任务根据“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工作任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社区,根据三个“三分之一”,各有侧重开展工作,全面推动社区党建、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社区信息化、社区服务和社区共建共享工作。(一)进一步强化举措,确保城区三分之一左右的社区实现成功创建。对目前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尚未创建成功的二机、湘赣、西门社区,重点抓好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布局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在其他7个社区中选择3个社区,根据创建标准,重点开展工作。1.强化社区组织建设。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进展党员工作,推动“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好社区党组织建设。健全社区群众性自治机制,支持和指导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社区管理、服务、教育和监督等自治职能,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第1页共8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民主监督。加强社区配套组织建设,充实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等居委会下属委员会,健全和完善社区妇女组织、老年人协会组织和团组织,建立完善居民理事会和居务监督委员会,健全制度,法律规范管理,确保管理法律规范、运转有序,充分发挥作用。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每个社区的管理和服务用房面积原则上不少于300平方米的要求,将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对已建成的社区,要通过划拨、购买、置换、调配等方式,妥善解决好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问题。对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备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并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大小由开发建设单位相应配套预留,不能将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列入房屋的公摊面积。要根据《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进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落实“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按每百户20-3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确保社区养老服务用房。3.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每个社区建立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站,并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娱乐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卫生计生室、多功能活动室(即五室一厅),有一定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配有党务和居务公开栏、宣传栏、健身器材。要根据“10+X”社区进展模式,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社区服务、社区文化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社区卫生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居家养老助残服务、托幼早教、平安联创“八大中心”的功能法律规范化建设,实施小街小巷综合改造、棚户区和无物业管理小区综合改造“两大工程”,逐步实现就医、托幼、养老、购物、休闲、健身、救助、矛盾调处“八个不出社区”。(二)进一步提升功能,确保三分之一左右的社区创出特色。对已经创建成功的城市社区,要通过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和社区工作者综合素养提升,切实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制造优势,创出特色。第2页共8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培训,注重培育专业化的社工人才,鼓舞和支持未持证的社工参加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考试,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社工化水平,力争做到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名持证社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以社区为依托,在全县推行党员到社区志愿服务制度,积极引导党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学生以及(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驻社区单位在职人员每年至少一次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形成“社工引领志愿者开展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运行机制。要大力培育服务型、公益型、互助型社区社会组织,支持和鼓舞社区居民、单位成立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