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选材组材教学设计设计人:张连锋教学目标阅读知识短文,了解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学习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试着写出材料新颖的文章。教学重难点学习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试着写出材料新颖的文章。教学时数:两课时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记叙文选材的途径有哪些?2、记叙文选材的原则?如何理解这些原则?3、记叙文组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三、讨论交流,合作解决1、讨论:大家写作时在作文选材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明确:学生在选材上打不开思维,缺乏创新意识,总体上趋于传统和保守。①材料低幼化。一部分学生由于写作水平差,写作时选材总把思维拘于家庭、学校、班级等领域,定调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主题上。记叙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波澜;描写缺少修饰,形象不生动,意境不优美;抒情缺乏真实体验,显得干瘪、牵强;议论总是堆砌事例,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②材料陈旧化。由于学生阅读面狭窄,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的积累,喜欢列举“英雄榜”、“英烈榜”,古今中外伟人、名人、死人等比比皆是;材料缺乏时代气息。③材料单一化。800字左右的字数虽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仍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显得很单一,紧紧抓住原材料不放,或就原材料进行扩充,或以话题故事为原型杜撰,或对原材料就事论事,折腾不休。④宿构现象严重。高考作文是严禁抄袭的,但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又为极少数学生投机取巧提供了可能。于是写作中偷工减料,把平时阅读中遇见的类似文章进行剪贴,文章呈现出一种“克隆”或“变相克隆”现象。⑤选材杂乱,只为凑字数篇幅。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全然不顾话题要求、写作中心意图一味堆砌材料,只求凑成800多字。结果思路不清,中心不突出。例如2006年湖南试题作文题《谈“意气”》,很多考生只会在文章中褒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意气高昂”,批评“闹意气”等等人所共知的道理,不会多举富有鲜明时代特色且感染力较强的新事例,事例多是用滥了的名人轶事或眼下最“热”、人人熟知的新闻材料,很多考生作文材料“撞车”。文章出现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现象,这些,都反映了学生作文素材积累不足、思维拓展不开的毛病。2、记叙文组材的方法有哪些?明确:⑴.截取精要法,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性质的闪光瞬间而加以表现的剪裁方法即截取精要法。一幅完整的布料,需精心剪裁,才能做成得体的衣服。精心剪裁作文材料,截取精要,能使文章写得精彩扼要,中心突出。材料的截取主要从三方面着手。(1)叙事的文章截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最紧张、最激烈的部分。(2)写人的文章选取人物经历中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思想,能多侧面表现人物的材料。(3)写景要截取景物状态最鲜明的片段。⑵.舍本逐末法,它是选材中寻求新颖的反映角度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选取事物中似乎是并不重要的细枝末节的东西以反映事物的整体,表现深刻的主题。它贵在表达角度新、依材料第1页共2页“逐末”挖掘有价值的重大题材,常有三种方法。(1)避开过程的叙述,截取事情的开端和结尾。(2)避开主体的记叙,选取事情的细枝末节。(3)避开主体的正面叙述,选取事件侧面的蛛丝马迹。⑶.以小见大法,即采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小题材来表现大主旨的方法。谈身边小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世界。具体做法常有两种:(1)从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的小事物中迸发出诱人的思想火花,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2)借助日常小故事、小场景烘托时代大背景,透视出本质意义。要注意的是挖掘材料内涵要适度,挖掘的思想不能游离材料蕴涵的本质。⑷.移花接木法,把别的事物、人物、故事转借到自己作品中,借别处的题材表现人物性格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方法就叫移花接木法。材料不一定是生活素材的原版,但要符合艺术的真实。它可借自己的直接经验,将体验过的事物特征转借到类似的事物上,使描写符合真实,以假乱真。如范仲淹对洞庭湖的描写,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但他到过太湖和鄱阳湖,所以也能把洞庭湖景色描写得有声有色。⑸.彩线串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