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心理健康课教案【篇一: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及教案】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授课教师:沈婷学校:若羌县第二小学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推进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在教师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彻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二实施及工作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原则: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6.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7.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8.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9.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三教学目标和任务1.最终目标: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发个体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具体目标:初步制订出适用于本校情况的心理健康课教材,将每周的心理健康课切实有效的开展起来,并在课程中做好观察和预案,帮“”助学生应对各种压力源,贯彻智力开发技巧在课堂中的应用。2.任务: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四主要内容1.在健康教育课及日常生活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2.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1)生活规律与心理健康,适应新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2)个性爱好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3)对不良行为的认识与矫正以及自信心的培养;(4)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成功的快乐;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讨论、启发式讲授、团体辅导并重;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掌握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的知识。2.强化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班主任老师在健康教育时间,每个月进行一到两次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也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3.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和态度。4.设个别心理辅导七德育渗透“”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但德育不能喧宾夺主,削弱甚至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其主要任务还是在于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切忌德育化倾向,避免将心理健康教育变成直接的道德教学,失去间接德育渗透的优势。“”同时,也不能把某些心理问题道德化,只有理清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目标和任务,才能确保德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实施,凸显德育渗透的效果。若羌县第二小学二零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篇二:六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