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复习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山脉构成我国地形区的骨架,往往是各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大兴安岭、雪峰山、巫山的走向为(C)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2.图中数字序号所在地形区,表示四川盆地的是(D)A.①B.②C.③D.④(葫芦岛中考)读我国地形类型构成比例饼状图,回答3—4题。3.A代表的地形类型是(A)A.山地B.盆地C.高原D.平原4.图中A、B、C所代表的三种地形类型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关于这一地形特征对我国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D)①利于大规模发展种植业②利于基础设施建设③在林业、牧业等方面具有优势④在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临沂中考)读“我国主要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5.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是(D)A.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一阶梯上B.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二阶梯上C.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三阶梯上高效复习D.主要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地带6.大型水电站在图示地区集中分布的原因(A)A.河流落差大,水流急B.降水多,河流水量大C.经济发达,用电量大D.地形平坦,利于电站建设(淄博中考)山东济南和青海五道梁两地的纬度相似,但气候特征差异较大。读济南和五道梁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7—8题。济南五道梁7.对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D)A.五道梁4月份平均气温高于济南B.五道梁8月份平均降水量高于济南C.济南4月份平均降水量低于五道梁D.济南8月份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8.形成两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C)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农业生产9.(聊城中考)如图所示甲和乙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A.甲是东南季风,来自于太平洋B.乙是西南季风,来自于印度洋C.甲、乙相比,乙影响我国降水范围更广D.夏季风的进退与东部雨带的推移密切相关下图是“我国四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四地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读图完成10—11题。高效复习①②③④10.四地位置由南向北的排列顺序是(C)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③②①④11.四地的降水均来自于夏季风,其风向主要为(A)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读下图,完成12—13题。甲乙12.甲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反映的气候特点为(C)A.全年高温多雨B.冬季温和多雨C.夏季高温多雨D.全年高温少雨13.图乙中与甲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城市是(B)A.①B.②C.③D.④(保定中考)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近日要求各城市新开工项目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据此完成14—15题。14.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是指(B)A.寒潮B.洪涝C.台风D.地震15.浙江省要求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C)A.地形起伏大B.地震活动频繁C.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匀D.河流稀少(聊城中考)读长江、黄河干流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6—17题。16.长江、黄河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长江的汛期短于黄河B.黄河的流量小于长江C.长江的流域面积大于黄河D.两河均属于外流河17.关于长江、黄河流域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合理的是(C)高效复习A.长江上游陡坡垦殖B.长江中游洞庭湖围湖造田C.黄河中游地区植树种草D.黄河下游修建水库,灌溉农田18.(德州中考)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滚滚河水哺育了沿岸亿万儿女,孕育了古老、灿烂的华夏文明。读图,关于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D)A.①是南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B.黄河②处河段形成“地上河”,易引发洪涝灾害C.长江中游有众多的支流汇入,其中③是湘江D.长江干流有多座水电站,④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青岛中考)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和“黄河四个水文站的数据资料”,完成19—20题。水文观测数据兰州河口桃花峪利津年平均流量(立方米/秒)98178618201514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3.486.6726.624.719.有关河口到桃花峪河段年平均含沙量的变化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B)A.增加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