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染”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大庆市八百垧四小王桂凤《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现代诗歌,文字优美。通过学生植树场面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植树的豪情。但是我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发现,文章是围绕“染绿”一词而进行的。文中的“染绿”第一层意思是绿化荒山,第二层意思是植树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幸福的生活,第三层意思在植树中抒发的是孩子们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学生理解了后两层意思,才是充分感受到文中蕴含的情感。但在教学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范读课文,用自己优美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写的美好情境中。读后,学生给予了我热烈的掌声,深深地沉醉于美好的春光中。接着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个“染绿”,读一读诗中这两个“染绿”各是什么意思。诗歌的的首尾两段是这样写的: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向荒山野岭进军,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向青山碧岭进军,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第一节的“染绿”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明媚的春光照在准备到荒山植树的孩子们身上。第二个“染绿”学生大多没有回答出来。这时我引导学生读课文,比较前后两节中的句子。学生们很快发现,后一个“染绿”是学生绿化了荒山后的喜悦心情。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在预习中对“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句产生了很大疑问大多数学生认为“春光怎么会染绿我们双脚呢?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带着这两个疑问,我让学生初读课文,沉思片刻,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我认为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就是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我们利用这个1大好时机去植树,我们来到哪里,就把绿色带到哪里,大地一片生机,所以所是染绿了我们的双脚。”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其实这位同学的回答只是着眼于一个“绿”字,他通过初读课文,明白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在明媚的春光中,在同学们的劳动下,由原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而真正导致这种变化的另一个更关键的词——“染”,却被所有的同学所忽视了。从题目中“染绿”这个偏正结构的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染”是“绿”的前提,“绿”是“染”的结果。没有“染”,这双脚下的“绿”从何而来?说到底,“染”字才是文章真正的题眼。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染”字的奇妙呢?请看以下的片段: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染布的情景吗?生:见过。师:把一块无色的布浸泡在染缸里,染成需要的颜色,你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吗?生:不知道。师:根据布匹的大小,所用的时间也不相同,最小的一块布完全染透至少需要1个小时。学生纷纷表示诧异。师:请同学们看课文,“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在这句诗中,作者把什么比做染布?生:把植树造林比做“染布”。师:你觉得这个比喻合适吗?种树和染布有什么相同之处?生:他们都是需要依靠外力的作用才能有所变化。荒山野林自身的环境不会改变,当我们在这里栽上小树苗,换山野岭才会变成青山绿岭;布匹自已不会变色,我们把它放进染缸中漂染,它才会变成我们需要的颜色。生:布匹染色需要很长的时间,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更是需要不少的时间,种树和染布都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生:染好的布匹五颜六色,美丽无比,染布的人们看到了一定非常高兴;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后,山岭上郁郁葱葱,景色美丽,我们看到了一定也会非常高兴。生:染布是因为人们对布匹的不满,种树是因为人们对环境的不满,他们都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改造的决心。2生:他们都是需要人们费尽心思才能完成的事情。种树我们要准备劳动工具、树苗等,染布我们要准备染缸、颜料等,完成这两件事都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过程。师:你们说得很对,种树和染布都表达了我们对目前拥有事物的不满,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眼前的环境,让身边的事物能够变得更美!同学们,当“荒山野岭”变成“青山绿岭”的时候,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情景,为了创造这幅郁郁葱葱的美丽环境,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染”了这座山,又“染那座山”,“染”完这座岭,又“染”那座岭,就这样,在一个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在我们不停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