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综合测试题1、(2012佛山)佛山是远近闻名的陶瓷之都。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B.成型C.干燥D.烧结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B、玻璃破碎C、冰块融化D、铁丝变曲3.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电中性的粒子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形成离子C.它们都能直接构成物质D.它们都在不断运动4、古人曾将铅锻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的由来。铅条能像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A、硬度小B、熔点低C、密度大D、能导电5、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6、“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碾米B、淘米C、洗菜D、酿酒7、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强白光B、放出大量热C、镁条减少D、有白色固体生成8、(2011·山东泰安)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生铁制成铁锅B.金刚石作装饰品C.铜丝作导线D.氢气作高能燃料9、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焰分为三层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蜡烛逐渐变短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10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密切()A.铁丝的表面积B.氧气的浓度C.燃烧区的温度D.铁的着火点1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冰、雪、露水的分子都是水分子D.液态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态物质的分子肉眼看不见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3、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气体B.易燃C.沸点为-42.1℃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14、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物理变化)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C.用清洁球擦洗锅上的水垢(物理变化)D.水加热后变为水蒸气(化学变化)15、实验室中不能被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试管B.量筒C.烧杯D.锥形瓶二、我会填:(每空3分,共36分)16、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在抗击冰雪的战斗中,百万军民上路铲并除雪。大型铲雪车的铲斗之所以能铲除坚硬的冰,因为铲斗是用锰钢制造的。这说明锰钢的大,它属于(填“物理”或“化学”)性质。17、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变化。18、下列描述中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填序号)①、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②、酒精燃烧③、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木棒受力折断19、下列哪些性质可以鉴别以下各种物质,请将有关的序号填在横线上①颜色②状态③气味④味道⑤硬度糖水和盐水;氧气和水;铜和铝;金刚石和玻璃。三、我会探究(每空1分,共7分,其中第一空只要有一个顺序不对就不得分)20、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请回答以下问题:(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燃着时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此处温度。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现象,澄清的石灰水。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结论:蜡烛燃烧生成。四、我会写(每个符号写对得2分,共12分)21、写出下列你熟悉物质的符号(请注意大小写的区分)物质名称水氧气二氧化碳铜片镁条氧化铜化学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