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35单元整合与检测一、体系构建一目了然二、命题研析有的放矢本专题是有关文化的发展问题,即传承与创新。共分三部分: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创新。从命题形式上看,在主观、客观试题中均有所反映。根据课标及课改地区年的高考题来看,主观试题一般运用图表、漫画、数字、案例等材料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等问题,培养参与意识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扩展性和探究性试题为主,充分体现了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继承与发展、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在近三年一直作为重点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构建和谐文化结合起来考查,如年福建文综25题,天津文综5题,广东文综30题等都考查了本知识。“”在备考中,应以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为主线,既要从横向理解文化多样性的特征,加强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加深对交流和创新关系的认识;又要从纵向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方向,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江西联考)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民族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三明段考)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风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历史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据此回答2~3题。2.我国民俗节日较多,除了春节、元宵节,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说明()A.文化具有多样性、民族性B.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独领风骚C.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D.民俗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元宵节在西汉得到重视,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从年10月起,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开始举行,意大利各地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舞台。大红灯笼高高悬挂,茶室茶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各大小展览馆不断展示中国从古至今的艺术精品,各剧院不时演出中国的戏曲、木偶、皮影等,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文化讲座在这里持续亮相。据此回答4~5题。4.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的举行,有利于()①不同民族文化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②消除两国文化差异③我国在文化交流中取长补短,实现文化创新④促进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大红灯笼高高悬挂,茶室茶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相对的稳定性B.鲜明的民族性C.鲜明的时代性D.明显的优越性6.(·安徽质检)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有56根民族团结柱。在民族团结柱的每根柱子上都精心雕刻出一对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他们的舞姿、乐器和盛装最具民族代表性,一眼望去,人们便可辨知这是代表哪个民族的。这表明()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B.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C.民族节日是识别不同民族的唯一标志D.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7.(·泰安模拟)年3月25“”日,被视为丹麦象征的小美人鱼铜像首次告别家乡、远赴中国亮相上海世博会,开启了中丹建交60周年文化交流活动的序幕,也将书写中丹两国在“”各个领域进行广泛接触的新童话。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这说明()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②文化传播有利于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③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文化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8“”.正是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就了世界文化的绚丽多彩,这启示我们()①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必须承认各国文化存在优劣之分④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要将其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受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冲击,传统报业停下了持续多年的上升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