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灵魂的路上这是一条乏味枯燥的山路,一人,一狗,走了十多年。在山间的每个角落里,留下了老邮递员的故事,以及即将开始的儿子的故事。(一)关于亲情的故事。这是父亲的最后一次送信,同时也是儿子的第一次送信。多年来,父亲作为邮递员时常外出送信,由于与儿子缺少沟通,两人之间的理解微乎其微。在父亲即将退休之际,儿子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儿子第一次走邮路,对邮路陌生,就像对父亲一样。父亲担心着儿子,便陪着儿子走上这条走了十多年的曲折而漫长的老邮路。这是一次心的旅程,父子之间的距离渐渐拉近,于邮路上完成了彼此的认识和理解。儿子终于读懂了父亲常年送信的艰苦及这条邮路的意义,理解了母亲那毫无怨言的等待,父亲也终于明白了儿子多年的期望与无奈。儿子长大了,山里人有个规矩,孩子能背得起父亲的时候就说明他已经成人了。青山碧水间,父亲的执着与善良唤起了儿子的行动体谅和关怀。当老迈瘦弱的父亲伏在儿子肩上享受回报时,哭了。从儿子背起父亲的那一刻起,父与子的心第一次这般近。到了影片的最后,儿子蜷在父亲的年迈的怀里安睡,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久违而又会心的笑容。父与子的心总算真正的连在了一起,两人之间的关系隔阂也就早已消失殆尽了。本部影片在突出父子两代人逐渐走到一起,描述温暖亲情的同时,也从父与子的对话中叙述了另一段亲情——五婆和她的孙子。每过一段时间,父亲就会送一封无字的信给五婆。儿子对父亲做法的震惊再次加深了其对父亲的了解,此时,父亲带给他的感触是强烈的。五婆的信对五婆来说是一个善意的欺骗,她的希望,她所相信的未来都是老邮差给予的,她是那样固执的等待着,是一个孤独慈祥的老人对亲人的思恋与牵挂。当五婆面部的强光同身后屋内的黑暗形成强烈的对比时,人情冷暖及孙子不孝的残酷现实得到了有力的抨击。而父亲的行为则更显可贵。父亲在与五婆交谈时反复强调了“他送和我送是一样的。”同时,父亲将信移交给儿子来念也意味着父亲要将这个“欺骗”的工作交给儿子,让他将这个给予希望得事继续下去。两段不一样的亲情,一段如春阳温暖着人们的心,一段却让人扪心自问,这样的事是否也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是否也如叙述中的孙子一样离开亲人身边便再也不回来?自古以来,“孝”字大于天,但“子欲养而亲不待”却是这个畸形社会最普遍的产物。我们是否应做一个全社会的检讨,是什么造成了如此畸形,是日益膨胀的金钱欲望?是逐渐炙手的权利追逐?五婆对孙子的盼望,是所有孤寡老人的心声。(二)关于爱情的故事在那绿得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最耀眼的是侗族姑娘褂子的一抹鲜红。恰似那不经意间的温柔,在侗族姑娘动人的山歌里,是那一颗颗驿动的心。儿子的心,还有父亲的心。不断闪现的,是年轻的父亲和母亲的爱,是那不顾看牛只顾望她的傻气。那夕阳下随风飞翔的纸飞机,让父亲从儿子口中知道了母亲长久无奈的等待,无怨无悔。在儿子同侗族姑娘的交谈里,流淌着Westlife的旋律,这是另一段感情的萌发,将来有一天,儿子也会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带着自己的新娘走出大山。整部电影的音乐背景都是有着浓厚的民族气息的配乐,而儿子半导体里播的流行音乐又不断的打断这些旋律。音乐就和年轻人的爱情一样,带着他们的活力与文化,不断地为这个闭塞的地域注入新的活力。这就意味着,作者并不是想构造一个绝对的世外桃源。(三)关于山里人的情父亲对山里人有情。跑了这条邮路十多年,没有一丝的怨言,尽职的为山里人传递着山外的信息。记录下了所有该注意的事项,葛荣家的信,王五行的信,五婆的信。一项一项地授递给儿子。山里人对父亲有情,最可爱的是车娃的话。“有风更要来嘛,我爷爷说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爷爷说,你为我们滚下山一次了,不能让你再为我们滚下山一次。”“这是我的工作,你已经滚下山一次了,不能让你儿子也为我们滚下山一次。”这是山里人的情,淳朴而可爱。是侗家族人婚礼邀约,简单而真诚。是村子老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送别。没有太多言语的表达,只是以最普通的言语与最简单的行动,让人暖到了心窝。或许便是这样的温情伴随着老邮递员走过风风雨雨的十多个春秋。这是在现在冷漠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