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机制的开放性摘要我国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重要的刑事司法和治安行政管理力量,法律赋予其许多特殊权力,必须建立科学、严格、有效的监督体制。同时,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行政机关,也要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机制的开放性,本文对于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和探讨。关键词:公安机关管理机制开放性目录一、当前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1(一)腐败与执法不公............................1(二)公安执法行为的低效率......................1(三)与人民群众直接对抗的经常化................1(四)接警后无力解决问题........................2(五)执法水平不高..............................2二、提高公安机关管理机制开放性的主要途径..........2(一)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2(二)回归警察职能的本真,忠实履行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消除警察万能论..............................3(三)完善立法,促进公安执法公信力的提升........31.制定切实有效的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32.完善警察执法权益保护制度...................4(四)积极增进与社会公众的互动..................6(五)建立科学的公安绩效考核制度................6参考文献..........................................7一、当前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一)腐败与执法不公“权力和腐败,像孪生姐妹一样,具有共生性。”有权力的地方,就容易滋生腐败,这是人性的弱点造成的。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执法办案过程中,由于掌握着可以直接影响案件当事人的权利和利益的行政执法权,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案件当事人就会利用请客送礼找关系等非常手段,而一些公安民警则会想到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谋取额外的好处。于是,贪赃枉法、徇私枉法等由于腐败所导致的执法不公平正义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了。这种行为危害甚巨,正如英国人培根所言:“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公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水源败坏了”,信任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正所谓“政府不守法律将使政府信用丧失殆尽”,腐败行为和不公平不公正的行为肥了部分人,但却毁掉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维护公平正义和为人民服务的内心信念,使得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渐渐消逝,形象即失,何谈公信?(二)公安执法行为的低效率“效率是由人民大众的法律评价所得出的。”行政行为具有效率原则,效率原则是由行政行为的本质决定的,同时,行政行为的效率原则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公安执法行为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社会治安秩序,更应该具有高效性,然而,公安执法效率不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相对普遍的看法,正如人民群众所反映的一样——“能推得推,能拖得拖,一直拖到你心凉心凉的。”群众的心都凉了,还怎么指望群众的信任呢?(三)与人民群众直接对抗的经常化这主要表现在非警务活动中,诸如在城市拆迁、土地征用、计划生育、村委换届选举、拦访截访中,公安民警总是参与其中,并直接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给群众一种被镇压的感觉。云南孟连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当地警方给了胶农一种被镇压的感觉,这种状况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民警的敌对情绪,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形象,破坏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尊重和信任,其结果正如“瓮安事件”中被免职的公安局长指出,“几年时间里,当地公安机关针对矿权纠纷、移民搬迁、房屋拆迁等出动百人以上的大行动就有5次,结果是我们的权威早就没有了、我们的机关经常被冲击。(四)接警后无力解决问题根据“四有四必”的规定,凡是人民群众的报警,人民警察就必须出警给予解决,但是公安机关的职权是有限的,人民警察在处警的过程中,只能依职权行为,而不能越权越位,否则就是违法。然而人民群众只知道“有事找民警”,民警必须给予解决问题,一旦民警无法解决问题时,失望、不满、不信任的情绪便油然而生。基层民警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人民群众要求解决婚姻感情问题、经济纠纷问题、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