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的分辨引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对契约的履行,诚实守信变的越来越重要。但是有很多客观因素会导致违约,这是不可避免的,违约责任也是合同法不可缺少的内容,完善的违约制度是合同能够顺利履行的保证,是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立法者的一个重要的责任。我国借鉴了他国的不安抗辩权,又借鉴了预期违约的制度,最终确立了自己的与两大制度皆不同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108条和68、69条对我国自己的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进行了规定,由于理解上还是会有一些不准确性,所以这种借鉴导致预期违约制度传统的优势被削弱,它与使用中的不安抗辩权相冲突。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分为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二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两者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弥补我国立法的不足,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立法。关键词:不安抗辩权、预期违约、异同,一、不安抗辩权的基本概述(一)不安抗辩权的概念是指在明确了履行顺序先后的合同中,如果先履行履行义务一方,呦确切的证据证明对方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在对方以合同为提供担保之前,先履行方有权暂时中止履行合同,而不安抗辩权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的合法权益。防止对方利用合同进行违法行为,促使对方履行合同义务。(二)不安抗辩权的特征1、履行义务是按顺序进行的。只有当后履行方不能履行其义务时。先履行方才可以使用不安抗辩权,否则不可。行使不安抗辩权的只能是双务合同中先要履行义务的合同一方。后履行义务的债务人的救济只能按顺序履行抗辩权。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的使用第六十八条有明确规定,在先履行方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四种情况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义务,经营现状的不断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躲避债务;存在不良的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3、不安抗辩权是对正常违约情况补救措施的一种补充,是在发生违约之前的一种救济措施,不安抗辩权只是表明存在违约的可能性,而不是现实实质的违约。(三)不安抗辩权的性质和效力不安抗辩权的性质不安抗辩权不仅具有延期抗辩权的性质,而且具有消灭抗辩权的性质,具有留置担保的性质。如果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可以确切地证明另一方已经没有或可能无法履行债务的能力能够满足四种情况之一。先履行一方即可中止履约,将自己的给付先行保留并且拒绝对对方履约,防止由于自己的先行履约而对方不能履约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在中止履约以后,不安抗辩权可转换成消灭的抗辩权,权利人可以依法申请解除合同,解除与对方的合同关系不安抗辩权的效力先履行义务一方使用不安抗辩权的时候对双方产生的影响就是不安抗辩权的效力。我们将不安抗辩权的效力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先履行方必须在通知另一方并且给对方合理期限以恢复其履行能力或履约担保才能够中止履行合同,不能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中止履行合同,中止合同行为是正常行使权力的行为,是合法的。先履行方在履行期满或延期履约的行为并不构成违约,而中止履行并不代表合同的解除。其目的不是消除现有的合同关系,而是更好的维持合同关系。如果先履行义务方解除合同,那么这种行为就构成了违约,后履行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责任。先履行方中止合同应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通知对方。合理的期限应该以不超过一个月为宜,这样可以给对方一个合理的时间去准备该如何继续履行合同。(2)在先履行方给定的合理期限之内,如果后者没有提供有效的担保,并且没有能力继续履行,先履行方有权履行其义务,有权拒绝履行合同。如果后履行方提供有效担保并恢复其履行能力,先履行方必须继续履行合同,充分体现了不安抗辩权的暂时抗辩权性质。第二在先履行方指定的期限内。如果后履行方未能提供有效担保或恢复履行能力,先履行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后者给予损害赔偿。合同法赋予了先履行方解决合同的权利,这是我国不安抗辩权制度的重大发展。它可以为先履行方提供更多的法律保护。二、预期违约制度的基本概况预期违约制度的建立,在合同立法和实践上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预期违约实质在合同履约的期限到期之前,履行一方没有正当的理由说明为何不继续履约但是明确表明了在履行期限到来以后将不继续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