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老生》摘要《老生》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叙事小说,故事由古籍《山海经》而引入,以百年孤独的中国为背景,用一位唱阴歌的老艺人的视角,记录了一个陕西南部小山村的百年兴衰故事,呈现出现代中国的成长缩影。本论文的写作目的是研究《老生》的思想内容、以老黑,白土,墓生等人为主的核心人物的形象,及这部作品特殊的艺术成就。关键词:《老生》;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IAbstractoldisafamouswriterjiapingwa'snarrativenovels,thestoryisintroducedbyancientshanhaijing,withonehundredyearsofsolitudeasthebackgroundofChina,withaYinsingingatthepointofviewoftheoldartists,recordtheriseandfallofavillageinsouthernshaanxionehundredstories,showingagrowthepitomeofmodernChina.Thewritingpurposeofthispaperistostudytheideologicalcontentsof"old",tooldblackandwhite,whowasborninsuchastombisgivenprioritytothecoreofthecharacter'simage,aswellastheworkofspecialartisticachievement.Keywords:"old"ideologicalcontentcharacterswritingtechnique一、关于作者及作品(一)作者贾平凹贾平凹原名贾平娃,是享誉全国的陕西籍作家,因其才华横溢,被当代文坛赞为“鬼才”。其代表作有《商州》、《白夜》《老生》、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著作合集有《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其优秀的作品曾获得了无数嘉奖:《腊月•正月》荣获中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荣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荣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荣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秦腔》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其短篇作品《我不是个好儿子》、《月迹》、《落叶》更是有幸入选中学教材。(二)《老生》写作缘起小说《老生》的创作灵感起源于贾平凹数年前的回乡祭祖深夜里跪在祖坟前点灯的他感受着四周的黑暗,昔人往事全完整无缺地涌上心头,他突然有了动笔的想法。回到家后他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沉默的抽着烟,在一根又一根的烟蒂中酝酿出了最初的灵感。在《后记》里他写道:“在灰腾腾的烟雾里,记忆我所知道的年代,时代风云激荡,社会几经转型,战争、动乱、灾荒、革命、运动、改革,为了活得温饱,活得安生,活出人样,我的爷爷做了什么,我的父亲做了什么,故乡人都做了什么,我和我的儿孙又做了什么,哪些是荣光体面,哪些是龌龊罪过。”[1]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2]显然,贾平凹想通过“民间写史”的方式追溯那个时代、那个地方、那些人,留一卷笔墨予后人。二.《老生》的思想内容“重视文学的历史性,把文学当作历史来写。”[3]在贾平凹的这部小说中,他用一种近乎全知的视角,客观冷静地讲述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故事发生在陕西南部的山村里,从二十世纪初一直写到今天,围绕闹革命时期、土改时期、“文革”前后、改革开放之后,这几个对秦岭乃至全中国都意义重大的特殊历史时期,几乎涵盖了整个现代史。书中的灵魂人物老生,是一个在葬礼上唱丧歌的职业歌者,他身在两界、长生不死,他超越了现世人生的局限,见证、记录了几代人的命运辗转和时代变迁。老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精神主线,把四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故事连缀成一部大作。《老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的中国故事,用中国的方式来记录百年的中国史。第一个开篇故事讲的是解放前国产党员李得胜带领老黑、匡三、三海等人拉杆子起事、组建游击队、对抗保安队的故事;第二个故事讲述了马生、拴劳、白河在新政权建立后,废保甲、选农会、搞土改、斗地主、分田地、分浮财、成立互助组、建立初级合作社的过程;第三个故事里,唱师脱离了县文工团去采编秦岭游击队革命史料,担任编写组组长,主要写他采编见闻。在采编过程中引出了刘学仁、老皮、冯蟹们等人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而最后一个故事责以戏生几起几落的发迹史为线索,记录了“文革”后改革开放的年月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四个故事紧紧围绕着四个时代,犹如照妖镜一样指出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要想读懂《老生》就必须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