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农村贫困地区人才外流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开封市通许县贫困农村为例二、论文的背景和意义(一)研究背景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资源,具有物质资源不可比拟的优势。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充分发挥人才的内在动力,动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可以迸发出巨大力量,带领农村农业现代化快速转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第二,人才能够带来新技术、新知识、新事物,引领周边农民一起进步。第三,返乡创业人才可以带来资金,为农村创造财富,增加农民就业机会。目前,通许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遇到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的棘手问题,大量农村人才向外流出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回流人才数量减少、经济社会发展迟缓,严重阻碍了人才回流工作和农村建设。面临这种严峻形势,通许县出台了不少关于引进人才的政策,但回响并不是很好,农村人才回流状况仍然令人担忧。这引起了开封市的高度重视,成为开封市人才引进的重点关注地区之一。因此,如何破解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回流困境,在农村发展中留住农村人才,吸引人才回流,成为当前通许县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二)研究意义随着我国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农村人才需求层次越来越高、需求人数越来越多,吸引人才回流成为通许县高度重视的工作,继而区委、区政府开展了引进人才回流的工作,“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这是通许县一直努力的方向。然而,城乡差异导致通许县大量农村人才向城市涌动,有技能的年轻人都想往城里跑,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非农产业,留下的大多是“老弱残兵”,难以满足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建设。本文以通许县为研究对象,通许县作为开封市重点引进人才的区县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以吸引人才回流解决人才外流问题为突破点,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强化人才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大力促进各地区、各类人才回流,并提出一些破解农村人才回流困境的对策,为村委村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一定参考,同时对推进通许县及开封市其他区县农村人才回流具有一定的价值。二、国内外研究日本学者中松义郎认为,当我们身处一个群体当中,要让个体与群体相结合,朝着一个方向前进,这样既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又能保证群体利益最大化。如果个体心情不好或是工作环境差的情况,个人能力无法尽情施展,尤其是个人被群体排斥时,容易造成心情压抑,从而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因而,个人和群体之间是一种函数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马奇和西蒙(1958)指出,影响人才流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工作环境,人才会衡量在这个位置是否发挥自身价值、被看重、心情愉悦,以此决定是否在这里工作;二是外部条件,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一旦超越自身环境,人才极可能会流走。李娜以研究人才流动现象的社会资本因素出发,分别从微观(社会、网络、信任等因素)、中观(规范、制度等因素)、宏观(文化、社会价值观等因素)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过思考后,提出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创造农村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条件,以此破解农村人才回流的难题。刘嫦娥、谢玮(2018)运用文献法、归纳法分析了农村人才回流困难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教育体制的局限、二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差异、三是农村人才自我价值实现的偏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人才回流扫清障碍。赵泽洪和全薇以多方位视角研究了农业科技人才的政策,分析了人才政策效应存有的弱化现象,认识到人才政策对于农业科技人才产生的作用。查阅了大量人才流动的相关理论,众多学者都认为人才政策占据重要位置,对此进行过实证分析,认可人才政策的重要性,并对人才政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索分析。宋德玲、王浩(2020)以供给侧改革视角对劳动力流动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人才流动与组织因素、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他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劳动力流动倾向的相关数据,总结出与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关系,呈现为负相关,通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