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采桑子》中七格格金舜铭的人物形象摘要《采桑子》是叶广芩的长篇小说之一,全文以七格格金舜铭为第一人称展开叙述。讲述金家由盛转衰的家族历史,主要写出金家七子七女命运走向,使《采桑子》带有一种“世纪末情绪”。此文主要针对《采桑子》中七格格金舜铭这一人物形象展开分析,目的是把握叶广芩在写这篇小说的情感倾向和态度意旨,以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以期从中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更好地体现作者批判旧民族劣根性的根源。本篇论文主要从文本的叙述者、满族文化的传承者、人生大爱的展示者、古雅情结的集中者、人性裂变的反思者五大部分对《采桑子》中七格格金舜铭的人物形象展开分析,更好地把握其他人物形象,为后人学习《采桑子》的人物形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关键词:《采桑子》七格格金舜铭叶广芩人物形象文化传承引言《采桑子》这篇小说写了金家金载源的十四个子女的故事同时七格格金舜铭即叶广芩自己。《采桑子》是由九个既相关又游离的故事,像编辫子一样,捋出了古都北京城一个世家的历史及其子女的命运历程,九个故事的章节是以纳兰性德的词《采桑子》和清末戏曲家张坚的《满庭芳·梦中缘》中的内容命名的,本文的内容所体现的世纪末情绪,带有一种凄凉哀婉的意境,如纳兰性德的《采桑子》所叙: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以及清末张坚的《满庭芳·梦中缘》的“曲罢一声长叹”来写老七舜铨的结局来结束全篇。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我对《采桑子》中七格格金舜铭的人物形象分析如下:正文一、文本故事的叙述者《采桑子》一文是以七格格金舜铭为第一人称来进行叙事的,实际上七格格金舜铭是作者自己,叶广芩以七格格口吻叙述了金家十四个子女的故事,也写了作者自己。七格格金舜铭作为文本故事的叙述者,她有着两重角色来看待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分别是孩童视角和女性视角。大多数情况下,七格格金舜铭是以孩童“丫丫”的眼睛来看待故事发展并加以叙述的。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七格格金舜铭是以成熟的女性视角来叙事的,同时也更为深入地分析人物内心世界。叶广芩叙述文本故事内容,不仅仅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展现,而是将自己作为当局者即故事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人物,来惟妙惟肖地展开故事情节并加以分析,刻画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叶广芩独特的身份和视角,以及可作为当局者的特别之处,写作时夹叙夹议,有时抒发自己对主人公的悲悯同情,有时表现自己对其行为的悲愤交加,有时不夹杂任何感情色彩来叙述文本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境,以及通过文本,作者与读者产生某一情感上的共鸣。1、以孩童身份叙述小说故事内容在《谁翻乐府凄凉曲》,作者以孩童视角讲述了大姐金舜锦的一生。大格格长相清俊,身形修长,性格有些孤僻,不合群,喜爱唱戏,以《锁麟囊》为代表。大格格在北平四十年代那次很轰动的名媛义演中一举成名。大格格与琴师董戈成为精神艺术的知音,彼此依恋。在大格格的唱腔中和董戈的琴声间表现出他们对艺术的深刻共识和彼此的默契和谐。花无百日红,董戈一家在北平一夜之间音讯全无,使得大格格对艺术的追求仅仅剩下了躯壳。她在娘家的安排下恍恍惚惚地嫁给已经定亲的北平伪警察局长的三公子宋家驷,但是婚后不久,宋家驷对大格格失去兴趣抛家弃子前往德国需找昔日情人。随着日本的投降,宋家家产被没收,大格格的公公被处以极刑,婆婆病死狱中。大格格年幼的儿子最后因营养不良死于猩红热,而大格格本人也在恍惚凄惨的生活中悄然死去。“浓厚的门第、等级观念,是封建社会给金家传统文化刻下的时代烙印,也是造成金家大格格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1]丫丫以孩童视角叙述了大格格的一生,在文中有为大姐感到不平,也有些许无奈夹杂其中。大格格是为艺术而生的,她的一生都活在艺术中,她为艺术痴迷,为艺术疯癫。她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在艺术中她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2、以女性视角看待小说中其他人物在《曲罢一声长叹》中,七格格以女性视角来看待七哥舜铨的一生,表现出手足情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