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经过历史的发展与沉淀,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不断发展的文化基础,而其中所蕴含的礼仪文化、谦让精神及爱国主义精神等大量优秀的品德也是其所体现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而随着增强“文化自信”的提出,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也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小学德育的教学新途径。一、挖掘小学课本中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作为小学阶段开展德育的主要工具,其对于最终的德育效果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德育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也包含了比较完善的道德及法治的相关内容。所以教师就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其中进行有效的渗透,从而对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进行培养。在具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课程的良好学习,比如小学语文六年级的课文《伯牙绝弦》是关于钟子期俞伯牙之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培养学生与朋友友好相处的品质。又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的课文《孔子拜师》,通过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学无止境的品质,还如七言古诗《望洞庭》,描绘了洞庭湖的山光水色,通过反复诵读,感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爱美的情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由此,通过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更加理性的认识,逐渐养成讲文明与讲道德的良好品德习惯,并实现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承。二、在德育教材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德育课程的教材内容一般都由人格的修养教育及国家的情怀教育等所组成,因此在当前的学校德育课程教材中还有较多的问题。比如,虽然有效地增加了人格的修养教育内容,但却没有适当的增加爱国情怀的相关内容。与爱国情怀有关的内容也只在教材最开始的部分体现,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所以,在对德育教材进行编写的过程中,就要适当地增加有关家国情怀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内容。也就是说要把人格修养的教育在爱国情怀的内容之前进行教育,这样学生才可以在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以后,使爱国的意识及社会的责任感得到增强。例如把历史上爱国主义情怀典型故事、人物纳入到德育教材中,如通过《将相和》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蔺相如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通过郑成功打击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詹天佑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修铁路、钱学森千难万险回来报效祖国等历史故事,培育學生爱国主义,从小立志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除此之外,还可以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纳入到德育教材,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很多古诗词中蕴含着爱国情怀、优良品质、良好行为、励志学习等。如《出塞》《示儿》《咏石灰》《离骚》《满江红·怒发冲冠》《过零丁洋》等,这些诗歌琅琅上口,学生喜爱,又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又如《明日歌》《长歌行》等告诫学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三、对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进行营造我们都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中说,孟母为了给孟子更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校园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就要求学校要对较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进行营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于学生的熏陶及影响。具体来说,首先要有效地开展筹划的工作,通过多样化的方法使得校园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其次,要定期开展全校的节日庆祝活动,如举办传统节日德育活动:春节吉祥迎新活动、清明节缅怀先辈活动、端午节屈原爱国情怀教育活动、中秋节赏月寄思活动、重阳节尊老爱幼活动等。例如,可以开办以“尊孔重教”为主题的校园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相关的教育活动中去,从而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尊重老师。开办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如《论语》《道德经》《三字经》《弟子规》等,来涵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此外,还要举办相关的知识竞赛及文艺庆典,如汉此资料由网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