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民主建设摘要本文从政治学和管理学等角度深刻地透视了中国政府民主建设的内容及影响力。对中国政府民主建设的应用,以及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通过案例的讨论阐述了中国政府通过变革自身的制度和机制的方式扩大公民参与渠道,从而促进了公民的有效监督。文章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政府民主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关键词政府;民主;建设发展民主治理,是持续推进国家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有研究表明,民主治理既能充分地发挥现代化进程中分权化政府的自身优势,又能防止基层政府攫取垄断性政治和经济权力。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充分注意到了民主治理的重要性,自上而下推行了农村村民自治、社区自治、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等形式的民主治理。与此同时,一些政府也通过对自身实际情况的分析,创造性的提出了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民主建设方式。由于政府建设活动的路径是自下而上的—以本地的成功案例为蓝本逐步向外拓展,所以在现阶段更具有可行性。一、民主理论民主(democracy)作为一个描述政治生活方式的概念,最初源于古希腊语demos和kratos,前者意指“人民”,后者意指“统治”,合在一起构成“民主,,,意为“人民的统治”(governmentbythepeople)。民主是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体制。法治的政府应通过民主投票选举产生,得到多数人民的支持而获得足够的合法性和权威。国家法律和决策最后要少数服从多数,这是靠多数决的,但是民主反对集权包括多数人的集权,民主意味着同样要尊重少数人的权利。亚里斯多德说过,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和多数人手里是一样的。一个人集权,会成暴君,一群人集权就成了寡头,广大民众集权就成了暴民制。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所有民主国家都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个人与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民主政治强调政治参与,参与的人越多越好。凡是公民,都有政治参与权,都是国家这个政治结合体的“股东”。民主政治是“众人之治”,无论事情的大小都要由众人决定。某一个人的智慧远远没有所有人的智慧那么多,而众人一起犯错的概率原则上应该低于一个人犯错的概率。这正是民主政治的优越之处。民主并不意味着简单的代议制选举或者理想化的全民选举,民主的外延远比选举宽泛。当一个国家腐败横行、政治灰暗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归咎于领导人不符合人民选举意愿,但是在德国完善的选举制度下却选举出了希特勒这样的领导人物。可见,选举政府和领导人只是实现民主的途径,而不是民主的最终目标。民主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使政府必须遵循法治,确保全体公民都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其权利受到司法体制的保护。在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中,公民不仅享有民主权利,同时担负着参与政治的责任,而他们的权利和自由通过民主法治的体制得到保护。民主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形式,比较常见的是直接民主(激进式民主)和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介于比较极端的民主形式之间有比较中性的协商民主和宪政民主;具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精英民主;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基层民主,还有具有现代化特色的网络民主形式等等。由于民主是一项需要政府和公民同时参与的政治性活动,因此民主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达尔认为,民主的实现要具备以下五个关键的条件:政治上的文官政治;经济上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文化上公民具备民主信念和政治文化;国内不存在剧烈的文化冲突;国际上不存在强大的敌视民主的外部势力。二、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民主化的现状(一)政府民主建设的成就现阶段,我国的优秀的地方民主建设以民主选举和尊重群众知情权为特点的协商性民主为主流。基于民主程序的价值偏好,可以将民主政治分为竞争性民主、非竞争性民主与协商性民主。由于中国的客观情况,政府机构与公民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政府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中国政治的发展强调民主效率、不主张政治多元化,因此竞争性民主就不可能成为首选价值偏好。如统计数据所示,中国的民主建设和民主建设的价值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