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网民人数已经突破5亿人数,越来越多人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言论,网络成为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网络舆论是融政治、经济、文化、民众思想等多种意识形态的一种社会力量,已经成为继法律和政治权力之后的一种新型的权力。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不当,就会导致群体性事件,使事态进一步恶化。群体性事件是一种新的网络危机,为了增强政府对网络舆情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网络舆情的监管能力,提高对网络危机的应对能力,本文通过群体性事件分析政府在网络舆情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二、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已经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平台,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对网络舆情的关注与研究。关于网络舆情的理论研究主要有:李小晖(2011)提出网络舆情是指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的网络参与主体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和交流活动有关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由网络参与主体、网络载体、倾向性言论、扩散和反馈五大基本要素构成,体现了空间的虚拟性、系统的开放性、主体的隐匿性、事件的突发性和传播的交互性五大特点。贾举(2009)指出网络舆情系统是一个自我结构、自我发展、按自己的规律运行的自组织系统。天津社会和学院舆情研究所刘毅(2007)对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一)网络舆情监管的必要性丁俊杰(2010)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关键期和矛盾突发期,各种问题频发,网络舆情已成为当前社会和谐度和稳定度的,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势在必行。王新菊(2012)指出在信息时代网络舆情以其突发性、直接性、一定程度上的偏差性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因此,她提出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有利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二)网络舆情监管的问题及对策网络成为一个巨大的互动舆论平台,这个平台成为民众发表言论,政府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网络的匿名性和流动性也使得一些不良言论充斥其间。刘毅(2007)分析了网络舆情正、负方面的影响,揭示了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和管理的必要性,并以社会控制和系统理论为切入点,阐述了对网络舆情引导的主要方法和管理工作等。王升华(2009)与方娜(2012)都认为要加强对网络与舆论的监管,提出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冯雪(2010)指出网络舆情引导是执政行政能力的现实体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结果与政府的舆情引导密不可分。在新时代,管理者必须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切实掌握网络舆情的话语权,承担起舆情引导者的职能。网络舆情条件下大学生群体事件,是社会群体事件的特殊形式,在其萌芽期、发展期、爆发期和终结其都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姜浩与杨鑫(2011)提出要根据网络舆情引发的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过程及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颜湘容(2011)提出针对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政府要加大对网络舆情的控制,提高对舆情管控能力。尽管有很多学者对网络舆情作了相关研究,其中很多观点有可取之处,如树立意见领袖作用,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与疏通,但是随着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群体事件越来越多,以前的很多研究成果已经无法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急需研究新的对网络舆情的监管之策。因此,本人将就群体性事件,从新媒体角度更深入地研究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时俱进的对策与建议。三、提纲设计一、导论(一)论文的选题背景(二)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论文的研究目的2、论文的研究意义(三)论文的框架结构二、相关概念介绍(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及特点1、网络舆情的概念2、网络舆情的特点(二)群体事件的概念及特点1、群体事件的概念2、群体事件的特点(三)群体事件和网络舆情的关系三、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一)网络舆情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二)网络舆情对道德风气的影响(三)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与安全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