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视域下的白居易诗歌研究摘要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诗歌多描写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物质生产、物质生活、岁时节日、宗教信仰等方面较为突出。辗转流离的为官生活、独特的创作理念和以俗为美的创作风格使他的诗歌从民俗视域方面来看,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巨大的亲和力。因此,白居易的诗歌对唐代的风俗习惯有广泛的反映。关键词:白居易;诗歌;民俗视域AbstractThegreatrealisticpoetBaiJuyiwrotemanyexcellentworks,hispoetrydescribesallaspectsoflife,especiallyinthematerialproduction,materiallife,festivals,religiousbeliefandotheraspectsaremoreprominent.Manyweretheofficiallife,uniquecreativeideasandthebeautyofvulgarstyle.Hispoemsfromtheperspectiveoffolkloreperspective,withastrongflavoroflifeandgreataffinityfor.Therefore,BaiJuyi’spoemsontheTangDynastyhasawiderangeofcustomsandhabitsreflect.Keywords:BaiJuyi;poetry;folklorecity一、白居易生平及诗歌创作研究唐朝是诗的王国,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文人歌妓都或多或少的进行写诗。白居易便是其中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以自己深厚的创作功底为唐诗添砖加瓦,在中国诗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后世学者对他的研究不断创新,拓宽研究方向。(一)白居易生平及诗歌创作白居易,生于大历七年,死于会昌六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新乐府运动就是由他倡导的,且与元稹并称为“元白”。贞元十六年二月,他参加考试并考中了进士,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为官生涯,官至校书郎。元和十年六月被贬为江州司马,原因是因为其上书言事。长庆年间,先后在苏、杭两地做刺史,尤其是在苏州时根据当地的情况采取一系列利民措施,造福当地人民。晚年以闲官寓居洛阳,在其离世后葬于洛阳龙门。现在存留下来他的诗歌大概有28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流传后世,代表作有《观刈麦》《长恨歌》《卖炭翁》等,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白居易诗歌研究现状白居易的诗歌在那一时期得到广泛传播,而且影响深远,为之后的许多诗人树立了榜样。从当时到现在,众多人士对他本人及其作品进行了多角度深究。关于白居易的生平和家室方面的研究来看,如邓新跃和黄去非两人在《白居易生平考辨三题》[1](P67-70)一文中,他们分别从白居易的父母、妻子、子女三方面对其生平做了研究;左安源,左宏阁在《从生平看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白居易》[2](P34-35)中以元和十五年和大和三年作为分界点,将白居易一生分为三个时期,分析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表现,肯定了乐天一生没有抹杀儒家的本色,并与佛教道教相互融合而形成一种知足常乐的豁达人生态度。在诗歌的理论创作上,李名方在《论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3](P41-45)中,对白居易的首创精神进行了肯定。他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乐天的诗歌理论,并肯定其对后世的影响;周彪的《试论白居易诗歌理论及创作的矛盾变化》[4](P94-100),从多方面分析了诗歌理论矛盾变化的原因,他的这种矛盾变化与其创作有密切的关系,并对他的创作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民俗热潮的推进,人们也逐渐从这个领域尝试解读白居易,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如贠娟在《白居易民俗诗的价值及文化意蕴》[5](P1-2)一文中,对于白居易民俗诗分别从民俗学价值、审美价值、文化意蕴三方面进行分析,给予了肯定;李娜《论白居易茶诗的文化意蕴》[6](P143-145)则是通过对白居易诗中有关茶的诗句分析,透露出唐代文人雅士对茶的喜爱和茶所具有的深厚文化意蕴。此外,对白居易的思想、诗歌内容、艺术特色以及作品《长恨歌》等方面都有涉及。从以上研究可知白居易在民俗方面的研究存在着进步空间,他的诗歌蕴含着中唐时期丰富的的民俗文化。法国文学理论家丹纳也曾说过“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7](P7)。因为作家的创作深受其所处生活环境的风俗影响。诗歌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故而,民俗视野也是研究白居易诗歌的方向之一。因此,从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信仰民俗四个角度总体分析白居易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