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基层公务员法律素质的提升【摘要】当前,我国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法律素质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升我国基层公务员法律素质作为研究方向。通过查找大量的问题,在明确法律素质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基层公务员的法律素质特点,找寻了我国基层公务员队伍当前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我国基层公务员队伍完善法律素质。【关键词】基层公务员;法律素质;法治建设引言基层公务员队伍作为我国重要的执法队伍,其法律素质更被社会所关注。基层公务员群体的法律素质是衡量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要加以重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之下,公务员法律素质必须得到提升,方能更好的处理各项事务。因而笔者选择这一问题进行探究,重点分析公务员当前法律素质情况,以及如何提升其法律素质,以期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当前多数学者进行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分析,很少从法律素质提升角度探究,所以本文的研究也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一、法律素质及其主要内容(一)法律素质的概念法律素质是以法为基础,是一个群体对于法律内涵的掌握与了解,以及对于法律的遵守。公民法律素质的内容受到了法律内涵的影响,对于公民的法律素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对于法的概念进行解释时,很多专家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概念作为基础,再由此进一步展开。本文在参考了大量文献后,认为法律素质的概念,是一个国家在具备健全法律的基础上,公民对于法律内容的了解以及认定,并能自觉遵守法律的能力[1]。(二)法律素质的主要内容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意识共同组成了法律素质。以下我们将分别对于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进行简要介绍。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于法律的感知、认同等方面的心理要素的综合体所构成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称之为法律意识。基层公务员属于国家的公职人员必须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法律素质。基层公务员对于法律所具有的自身看法和评价就是法律意识的体现,形成完善的法律意识是基层公务员发展自身法律素质的基础[2]。知识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事物以及事物发展规律反映在头脑中的存储所形成的意识体系。法律知识是法律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基层公务员发展自身的法律素质首先需要积累丰富的法律知识。专业性法律知识、理论性法律知识以及普及性的法律知识共同构成了基层公务员的法律知识体系。专业性的法律知识是指基层公务员做具有的与自身职位、部门相符合的法律知识。基层公务员所具有的理论性法律知识则主要是指基层公务员所具有的关于法律本质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普及性的法律知识主要是指基层公务员所具有的关于社会和生活的常识性法律知识。二、基层公务员的法律素质特点法律素质可以在实际中经过反复实践逐渐被表达,对基层公务员而言以不同的机能体系以及结构固定的形式体现出来。在一段时间内,基层公务员在进行相关法律问题解决以及对国家法律突出问题表态、评价的时候可以或多或少的体现本身的法律水平。因为他们的法律素质提升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比如社会现象、知识水平或者是本身因素等,所以,他们的法律素质水平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3]。第一,智力教育基础水平决定着对基层公务员法律素质能力的培养。最开始,各个学生之间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本身没有太多不同,但在之后的进行基层公务员考试的时候,由于很多人对于高等教育的学习水平有限则会被淘汰。可以得知,被录取的参考人员智力较高,有较强对新知识和新环境的适应力。所以,对于基层公务员进行法律知识传授可以快速得到效果,从而更快提高其能力。第二,心理基础水平决定着基层公务员法律素质能力的培养。基层公务员的年龄一般都是会对社会热点问题有着极大关注的范围,更是本身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有着自己达到的理性逻辑。基层公务员会参加很多社会实践,所以,他们的法律素质水平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社会现象的塑造。第三,接受教育的机会决定着对基层公务员法律素质能力的培养。普通百姓的法律素质水平可能仅仅被国家法律现象影响,由于基层公务员相比于他们接受了高等知识学习,也重视法律知识。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