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秋山问道图赏析VIP免费

秋山问道图赏析_第1页
秋山问道图赏析_第2页
《秋山问道图》为巨然传世名作之一,无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叠起的山峦,下部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处茅舍数间,屋中有二人对坐,境界清幽,前人谓巨然之山水,善为烟岚气象,“于峰峦岭窦之外,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类,相与映发,而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真若山间景趣也”。《秋山问道图》是一幅秋景山水画,主峰居中显示出五代宋初的典型构图法。图中山峰气势温和厚重,石少而土多。中部是山间谷地,密林之中露出茅屋数间,一条小路自柴门蜿蜒通往深谷。茅屋中一人依稀可见,他正坐于蒲团之上与后边侧身坐着的人侃侃而谈,那人大约就是问道者。画面下部画有曲折的坡岸,坡岸上树木丛生,皆偃仰多姿,水边的蒲草正随着微风轻轻摇摆,一派秋高气爽之意。作者用淡墨长披麻皴,显出土石浑厚的质感。山头处用水墨烘染块块卵石,以焦黑点苔,沉着利落,使整个大山更具有灵动之感。整个画面气势空灵,生机荡漾。《秋山问道图》画上主峰居上,几出画外,梳状山峦重重相拥,愈堆愈高,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山峰石少土多,给人一种温和厚重之感,与北方画派石体坚硬、气势雄强的画风完全不同。画面中部,山间谷地,密林之中若隐若现有茅屋数间,林麓间小径萦绕,曲径相通。透过敞开的柴扉隐约地似可辨出茅屋中两老者相对论道,明净山色的渲染衬托出高士风采。画面下段,坡岸逶迤,树木婀娜多姿,水边蒲草,被微风吹得轻轻摇摆,秋高气爽之感顿现心中。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幽深、润朗的感觉,表现出宁静、安详、平和的静态美感。《秋山问道图》上部一峰高耸云霄,中部两山合抱,山麓溪畔,曲径通幽,山中林间有茅屋数间,主客端坐于堂,点出了“问道”的主题。山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土复石隐,圆浑厚实。山顶多“矾头”,坡石用长、短披麻皴描绘,不求奇峭而显得平和凝重。山体用淡墨烘染,而于山石之凹处以浓墨、焦墨点苔,以显现江南山水之湿润郁秀、生机流荡。笔性温和,不装巧趣。这就是董源、巨然在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用以描绘“淡墨轻岚”的江南山水的一整套“皴、擦、点、染”的技法。巨然较之董源,除了在构图上汲取北派山水之密林重山,层次井然外,其笔墨也趋于粗放,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尤擅长用粗重的浓墨秃笔点苔,更彰显江南山水之植被茂盛。巨然身为僧人,其画中也处处透漏禅机,所谓“澄怀观道”也,董源《龙宿郊民图》中描绘的生民群戏群舞的场景不复再现,代之以孤独、空寂、萧瑟,幽僻的意境。此图以“秋山问道”为名,一径曲折而入,深山之中独此一家,不知何处来客,向隐居的高人“问道”,令观者肃然感觉到场景之超尘脱俗、幽深静谧,感觉到禅宗宣扬的清澈澄明的禅心与空寂温静的大自然的融合。巨然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僧人大画家。巨然,中国五代南唐、北宋画家,僧人。原姓名不详,生卒年不详,汉族,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一说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早年在江宁开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后,随后主李煜来到开封,居开宝寺。擅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有《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等传世。巨然的画法是继承董源而来的。《万壑松风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从此画的艺术风格看,当是画家的晚期作品。以水墨为基调,罩染清淡的黛青,景色葱郁氤氲。以全景高远式构图,体现出水深林密的意境。树干勾染多作屈曲之态,树叶用浓淡相间的笔墨点簇。水边有风蒲,水草不作双钩,均一笔画出。这些都是巨然山水画的典型特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