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摘要]自我教育广义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又称自我修养。即人们以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而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狭义即自我批评。德育的一种方法。如何能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我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师者,父母自身修养,德行的完善。二、理解、关心学生,发掘学生的优缺点,晓之以情,动之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三、民主的管理,规范的制度。当然不能将民主等同于“宽松”,所谓“严师出高徒”。发扬“民主”作风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疏导和管理的关系,严格日常规范管理。[关键词]教育自我教育理解激励管理创新兴趣[正文]自我教育广义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又称自我修养即人们以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而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狭义即自我批评。德育的一种方法。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学生:卫生习惯不好,乱扔垃圾,对人没礼貌,不尊重老师同学,整天惹事生非,不按时完成作业,自律性非常差。老师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管理这些学生身上了,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备课时间,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试想一下,如果能让学生们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将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初和最终的目标。“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所谓“不教育,不是说没有教育,而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这种隐形的教育才更有力量,更能持久。”马克思主义者的德育论也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与挫折,但老师、家长无法为他们一路披荆斩棘,扫清所有的障碍,即使真的可以,这些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小草,也无法让自己长得更强壮,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以我们要言行身教,家长与教师只有让孩子们从心灵上受到触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达到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可是,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首先要做到:一师者,父母自身修养,德行的完善。先说家庭父母,我们都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脾气秉性甚至世界观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那些伟大的母亲大都做得极好,如孟母。有一天,孟子看到邻家杀猪,就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一时兴起便开玩笑地随口答道:“杀给你吃”,这本是我们生活中极平常的一段母子对话,更何况他们这孤儿寡母了。但孟母说出口便感到懊悔,继而责备自己:“在孩子还未出生时我的言行举止倒还注意约束自己,严格实行胎教,这都是为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可今天在他还不太懂事的时候,我竟然这样信口开河,我怎么能欺骗他呢?”为了挽回即将造成的言而无信的不良后果,孟母便真的买了猪肉给孟崐子吃了,以示言而有信。如果有人问:做一个好老师最主要条件是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以教育为事业。这样的人对学生有爱心,对教育有热情,并将自己全部的身心托付给了自己喜爱的事业。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课堂主管的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教师,他的工作责任感,他的人生进取心,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他的爱心、奉献精神,他的开拓精神等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学生。正如江泽民同志说的:“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自律,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我认为,要想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反思,首先必须树立教师的威信,培养教师的业余爱好与良好的行为习惯。举例来说: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言行举止,会或明或暗地影响学生。语言上的不文明让学生效仿,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修边幅,乱放东西,不打扫办公室卫生等,同样会让学生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学生也变得言行举止都不很文明了。二理解、关心学生,发掘学生的优缺点,晓之以情,动之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这一点上,具体说说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改善的基础,也是关键。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