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运动与位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运动与位置》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一课时。通过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天空中的星体》的学习,学生已经使用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本课带领学生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认识到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初步建立世间万物都在运动的意识。本课是认识物体运动的第一课,主要是认识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一是可以用距离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该物体是否处于运动当中,二是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教材呈现的四组图片,交流各种各样的运动,这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归纳,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都可以运动,自然物在运动,人造物也可以在运动。第二个活动区别图片中哪些物体在运动,然后归纳出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给出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第三个活动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认识到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人们对于物体是否在运动的状态的描述也就不一样,通过网约车的生活实践,认识到如何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最后一个活动是拓展活动,交流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初步建立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学情分析】通过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天空中的星体》的学习,学生对物体的位置这一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使用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同时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用位置的变化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但关注的比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同一物体相对于自身而言各部分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而很少将运动置于两个物体的相互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上进行判别,也不能很好的区分运动的形式,片面认识电梯上的人或是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地球上的房屋与树木是静止的。因此需要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既保持了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同时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学习的方法。因此本节课中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通过活动的引导,四年级学生可以习得,并应用该方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2.知道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3.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科学探究:1.能描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运动。2.能依据不同的参照物体判断某一物体是否运动。科学态度:1.认识到事物的相对性,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2.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的实例进行研究,寻找其中的奥秘。【教学重点】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教学难点】认识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长直尺或木棍之类的器材。学生材料:科学教科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各种各样的运动1.师: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你能说说哪些物体在运动吗?2.学生回答。3.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至14页,认一认教材中的例子,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为什么说他们在运动。4.同桌学生交流。5.师:我们先看第一组图,谁来说说看,为什么说他们在运动。6.学生回答(依次交流四组图片,突出运动和位置这两个词)7.师: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人)的运动,植物生长,交通工具的运动,以及一些没有生命的物体的运动等等。我们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就是要看什么?8.学生回答9.师:是的,看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是来研究“运动与位置”(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各种各样的运动,调动学生头脑中关于对物体运动的已有认知。并通过交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