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苏昆山学习考察报告普通文章赴江苏昆山学习考察报告----市委政法委李荣杰20XX年5月16日至22日,市委组织部带领我市部分科级干部赴昆山进行了学习考察。本人做为成员之一亲身聆听了苏州、昆山、常熟等地率先发展的经验,实地感受了昆山经济社会各方面建设的巨大成就,被昆山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浓厚氛围深深震撼。昆山1985年以前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种粮贫困县,20年时间迅速成长为一个现代工商业城市,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2005年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了小康。如今,昆山已站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起点: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目标是到20XX年左右,总体发展水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到20XX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通过全方位了解昆山,人们对昆山的目标和未来充满信心。“落后生”何以摇身一变,成了头名状元。其发展的奥秘是什么。昆山经验早已通过中央各媒体走向全国,各地也纷纷到昆山学习取经。学贵在用,遵化向昆山学什么。从江苏、上海考察归来后,我连日消化理解,逐渐加深了对“昆山之路”的认识。主要有四点启示:一、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昆山被列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同年10月7日,新华社发布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撰写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对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的调研综合报告》。报告指出,这18个地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重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勇于开拓创新,注重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已有发展条件,努力挖掘发展潜力,不断创造新的发展优势,不仅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就,而且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第1页共4页发展之路。昆山的成功实践证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管起点多低,只要转变观念,抢抓机遇,“咬”住目标不放松,就一定会有大的发展。地理位置不是关键,更重要的在于人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敢学、敢想、敢干”作为解放思想的突破点,向解放思想要出路、要办法、要干劲、要发展。有大思路才会有大作为、大气魄才会有大开放,大开放才会有大发展。二、必须改善发展环境要谋求经济的大发展,就必须抓好环境的大优化。昆山加快发展,就是从改善环境做起的。按照国际惯例,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投资经营环境的指标有六项:政府效率和亲商程度、法治环境、综合商务成本、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化水平、市民文化气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共四大类18项25条,其中包括经济发展4条、生活水平7条、社会发展6条、生态环境3条,以及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政治文明等内容。“昆山环境”名不虚传。从提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形象大使”到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品牌,昆山各方面的环境优势已经凸显:一是人才环境。在昆山,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已经形成,给干事创业的人提供了平台,吸引了世界各地一流的人才到昆山,各类人才在昆山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只要我们有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完善的政策,坚持用事业聚才育才,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定能迎来“揽得天下英才”的喜人局面。二是政府服务。昆山在全市干部中牢固树立了“权力就是责任、工作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理念,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按新的机制和规范运转,大力打造零障碍的发展环境,消除了“吃、拿、卡、要”等特权问题,实现了政府由管理型向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在昆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35个部门442项审批一站式办公,自2003年运行至今已对审批服务8次大规第2页共4页模提速。在全市各行政执法部门推行行政指导,即行政执法部门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根据经济和社会管理需要,采用具体的指导、示范、建议、劝告、警示、鼓励、指示等非强制性方式,征得行政相对人的配合和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