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用主义思潮下的高校大学生实践动机的心理引导策略【摘要】就业是关乎大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是高校教育面临的严峻考验。近年来,“就业难”成为大学生挂在嘴边的常用词,也是当下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激发大学生的实践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需要高校重视实践教学,关注实践教学的落实情况,还要将实践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理念,在社会实用主义思潮的引导下建构大学生的实践欲望,为社会培养具有实干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关键词】社会实用主义思潮;大学生;实践动机引言随着各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人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就是其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困难表面上看是当今大学生数量多造成的,实际上则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实践能力低下导致的。这一点在大学生应聘时表现得尤为突出,用人单位已经越来越重视应聘者的实践能力与工作经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各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深入探析影响高校实践教学的因素,正确看待人们的认识偏差,探寻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并引导大学生重视实践教学意义非凡。一、社会实用主义思潮在高校的蔓延1、社会实用主义思潮的理念社会实用主义是广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重视的哲学流派,它自从1872年提出至今,一直受到众多资产阶级的追捧,现在的影响非常大,流行范围也非常广泛,它在资产阶级中如此受欢迎原因是它突出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实用利益,与他们的利益需求相吻合[1]。社会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众多,其中创始人皮尔士和最具典型性的詹姆斯特别引人注目,皮尔士首先提出了社会实用主义的基本观点,而詹姆斯则在他的《实用主义》一书中对其进行了完善。社会实用主义曾在上世纪传入我国,对于“五四”时期的中国产生过影响,但是我国特殊的国情并不适合其发展,因此很快它就淹没在我国声势浩大的革命浪潮中了[2]。但是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资本主义社会又萌发了用他们的思想影响我国人民的企图,对社会了解不多的大学生成为他们的首选对象,这需要各高校特别注意。2、社会实用主义价值观的传播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摸索阶段,改革开放形势下的观念与体制该如何转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在此复杂的情况下,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不断涌现,大学生们面对现实世界的困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些人在社会物质利益面前对自己的人生意义产生了怀疑,他们开始以自我为中心,以眼前的利益为目标寻求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西方社会的实用主义借此机会开始侵蚀大学生的思想。这些大学生逐渐形成了社会实用主义价值观,即社会实用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人生价值观,它的典型特点就是特别看重个人利益与眼前利益,急功近利,有用即真理[3]。3、社会实用主义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社会实用主义崇尚实际效能,鄙视一味的说教,它倡导人们具备实干精神,摒弃口说无凭的讲大道理;它习惯于引领人们将目光放得更远些,将理想和抱负扎根现实,鼓励放弃教条主义和摆脱空想主义的束缚;它注重创新力量以及坚持不懈对社会和人文的推动作用,因此社会实用主义对高校大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帮助大学生走出阴霾,教会大学生用更加科学的理念,更加健康的心态面对非科学的理论和庸俗化的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而科学的价值观[4]。二、高校大学生实践动机不强的心理制约因素1、理想和信念淡化,缺乏远大的目标当下有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一直被家长宠爱着,逐渐形成了比较自私的性格,凡事会多考虑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计划和目标。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没有理想,缺乏远大的抱负,不愿意去奋斗,不愿为理想而流汗。也有些大学生沉溺于吃喝玩乐中,只顾着谈情说爱而忘记学习和钻研,整天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来浪费自己美好的青春[5]。2、心理准备不足,实践意识淡薄大部分大学生所经历的中学学习生活都严重依赖于教师,从被动的听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