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主角意识——《统计》教材简析《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出现实际场景——生日聚会,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整理,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内容是整理小组里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几种水果的人数。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协同、合作学习,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体会统计的过程及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教学难点是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2.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3.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4.学会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5.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教学流程一、提供质疑的时机,唤起“主角”意识。师:小朋友,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过生日时你邀请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妈妈是怎样为你过生日的呢?(出示主题图)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这张图,你们想提什么问题?生: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给大象哪些花呢……【这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过生日这一事件,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通过生生互问、师生互问,实现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二、提供探索的机会,激活“主角”意识。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1)分类理一理。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那么谁又能解决这些问题呢?你能一眼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吗?怎么办?(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说说。)生:只要把小狗放在一起,小猴放在一起,小猪放在一起。(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操作,把小动物分类理一理,在实际场景图上找到一个动物,就在下面摆一个动物。)指名学生到黑板前分类整理,有的学生将小动物分类后摆成一堆一堆的,有的学生将小动物分类后一个对一个排成一排一排的,有的学生是从下往上排的,有的学生是从上往下排的。哪种摆法比较好?通过比较,学生知道摆成一堆一堆的不能很快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而将小动物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就能比较容易地看出每种小动物有多少只。师: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我们就说是“分类理一理”。【这一层次让学生自己来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操作与实践去发现、经历和体会分类整理的过程,从而形成表象,激活了“主角”的表现力和创造力。】(2)语言描述。看了这张图你能告诉大象什么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同桌在说的时候,你要仔细听,听听他说的是否和你说的一样。(学生互相说。)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现在谁能站起来响亮地说给大家听。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借助语言可使动作思维内化为智力活动,让学生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反复描述,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同时激活了“主角”的评价能力。】2.独立操作、体会过程。师:红花、黄花、绿花、紫花各有多少朵呢?请你从附页中把它们剪下来,分颜色理一理。学生汇报分类整理的结果。教师在四种颜色的花下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并让学生说说从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再指名说。师:……我们把小动物分类理一理,把花分颜色理一理,这就是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这一部分通过独立操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进一步培养“主角”意识。】三、创设选择的空间,积淀“主角”意识。师:小朋友真聪明,为了奖励大家,大象拿出水果招待大家,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把它从附页中剪下来,以组为单位理一理,并说说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听课老师年龄统计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