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及髓鞘碱性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VIP免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及髓鞘碱性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_第1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及髓鞘碱性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_第2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及髓鞘碱性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_第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及髓鞘碱性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研究摘要目的:通过测定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ALCAT1)在正常人、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以分析MBP以及ALCAT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血清MBP、ALCAT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在解放军兰州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9例,根据有无神经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4例(DM组,男28例,女26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5例(DPN组,男26例,女29例),另选取同时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0例(NC组,男24例,女26例)为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入选对象的基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采集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血清胱抑素-C(CYS-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测定血清中ALCAT1、MBP的含量,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DM组、DPN组血清MBP水平明显高于NC组(2.13±0.69ug/Lvs2.64±0.97ug/Lvs2.94±1.04ug/L)(均P<0.05);DM组、DPN组ALCAT1水平明显高于NC组(1049.81±135.57pg/mlvs1109.75pg/ml±134.10vs1166.51±151.5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PN组血清MBP、ALCAT1水平明显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MBP水平与病程、HbA1c、FPG呈正相关(r=0.267,r=0.271,r=0.340,均P<0.05);血清ALCAT1与与病程、FPG、HbA1c呈正相关(r=0.270,r=0.221,r=0.159,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324,95%CL1.1761.489)、MBP(OR=1.708,95%CL1.0882.683)、ALCAT1(OR=1.004,95%CL1.0011.006)为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血清MBP、ALCAT1在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血清MBP、ALCAT1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较单纯糖尿病组升高;2、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差的患者,血清MBP、ALCAT1均可出现升高;3、血清MBP、ALCAT1与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或许可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测因子。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MBP;ALCAT1前言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以慢性血糖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一组代谢性疾病。目前已被认为是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来自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的资料显示:全球DM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预测到2035年,全球DM患者数量将达到5.92亿[1]。在我国,DM的发病情况更为严重,2010年我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依据WHO1990年的DM诊断标准对我国成人DM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显示其患病率为9.7%,证实我国已经成为全球DM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在DM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多种并发的症状,如心脑血管、眼底、肾脏、周围神经、足等病变,严重还可导致患者致残甚至致死,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极重的经济负担。在DM的所有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europathy,DPN)是糖DM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国外有研究证实[3],因采用的诊断标准和方法的不同,约50%-90%的DM患者可伴发DPN,其中30%-40%的患者可无临床症状。甚至在有些还未确诊的DM患者中,也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的病变[4]。在DPN起病时,患者通常无任何临床症状,而当患者出现明显的麻木、疼痛、烧灼、发凉、蚁行感等神经症状时,DPN已经发展到不可逆的阶段。但关于DPN的诊断目前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临床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神经系统检查。近年来多种检查方法为DPN的筛查及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其或因操作困难,或因价格昂贵,不易在临床广泛实施[5-7]。由于早期诊断的困难,和神经病变晚期的不可逆性,给患者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