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利用图式理论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摘要:受传统阅读思维的局限,教师按“词——句——篇”的思路讲授英语文章,学生也按一字一句的查字典方式学习英语,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而且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厌恶情绪。初中英语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本文试将图式理论运用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上,加强学生对英语文章的整体阅读,加大知识阅读量和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来建立和丰富阅读图式网络,尝试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大胆预测和推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图式理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遇到的问题受传统阅读理论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英语阅读教学应该从字母、单词出发,弄懂文章中每一字、每一句的含义就能达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于是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上,不少教师都把教学重点都放在词汇和语法上,对文章进行“地毯式”地搜索语言点,逐字逐句地“精耕细作”。学生面对支离破碎的单词和语法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坠云雾里、单调乏味,学习效率自然低下,学习积极性日渐消退,觉得英语的学习“吃力不讨好”。初中生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许多生字词,按照陈旧的阅读理论则是无法进行“一口气”的顺畅阅读的,因为他们必须遇到一个生单词,就查一次字典。将获取知识为快乐的“阅读”变成完全是体力活的“查字典”,不仅效率低,而且无法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掌握阅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是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一个基本要求。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呢?西方的认知发生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和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二、图式理论的提出及其概念(1)图式的提出图式(schema,schemata/schemas)一词来自希腊语,其概念来自于柏拉图的“理念论”。1781年,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在《纯粹性概念之图型说》提出“认知图式”(schema)的概念。“图式”概念被正式引入心理学领域的是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家、被称为英国第一位实验心理学家的巴特利特(F.C.Bartlett)在其著作《记忆》。“图式”作为一个正式术语最早是由瑞士著名的“发生认知论”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使用,并成为皮亚杰“发生认知论”的一个核心概念。(2)图式的定义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认为图式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储存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地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简单地说,人们过去经历或学习的情景、知识等,要么会忘记得一干二净,要么会在大脑储存起来。我们的脑袋到底怎样储存东西的呢?大脑好比一个图书馆,记忆的东西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分门别类地编排。我们自然能有条不紊地找到需要的东西。同理,大脑也把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分成若干个“单元”、“组块”、“系统”存储起来,这些就是“图式”。(3)图式的职能人们认识新事物,并不是完全被动地认知,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图式。A.如果之前没有形成关联的图式或者是形成错误的图式,那么就无法真正认识到新的事物。B.如果之前形成关联的图式不够丰富,那么就认识新事物也不够彻底。C.不同人形成不同的关联图式,那么对新事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即我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4)图式的类型图式的类型主要下面三种:语言图式(linguistic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schema)。A.语言图式,也称主题图式,指单词、语法、习惯用语等语言知识;B.内容图式指文章的主题(文化背景、语言知识);C.形式图式指文章行文及谋篇、结构等知识。(5)信息处理模式根据图示理论,文本的理解需要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即自上而下(Bottom-up)模式和自下而上(Top-down)模式。自下而上(Bottom-up)模式,是指阅读时由“symbol”(形)到“sound”(音)到“meaning”(义)的过程,对文本语言的各个层面(即词、句、篇章)逐一解码,由比较小的语言单位到比较大的语言单位,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