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人才交流合作现状3.3.1教育人才交流合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三地在教育领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人才合作交流活动,包括互派优秀教育人才挂职锻炼、举办教育合作论坛、召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建立高校联盟等,为京津冀教育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了多种途径。早在10年前的2009年,在北京与河北、天津与河北之间就开始选派教育系统优秀中青年干部开展挂职锻炼工作。在之后的5年间,京津冀分4批选派共计40余名优秀中青年干部挂职校长助理岗位。除此之外,为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促进人才交流合作,三地多次召开教育系统联合会议,参会人员包括三省市政府人员、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教育专家等。如2014年4月,来自京津冀三地教育行业的专家齐聚天津,参加“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教育智库论坛”,就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教育行业如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问题展开交流。2015年10月,京、冀联合发布《京冀两地教育协同发展对话与协作机制框架协议》,提出今后将在干部教师培训挂职、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2016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北辰区和河北省廊坊市三地之间成立“教育联盟”,提出三地将在“十三五”时期合作培养包括100名骨干校长和100位名师在内的百名教育领军人才。2016年6月,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院成立,来自京津冀的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中小学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交流讨论。2017年2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计划》发布,京津冀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十大合作项目之一。2017年10月,京津冀相关教育学会以及部分中小学校长100余人共同参加了“2017京津冀校长交流会议”,围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中小学校长协同发展机制等议题开展讨论。2017年4月,在“2017年京津冀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新闻发布会”上,京津冀三地共同发布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3020个,涉及用人单位750余家1。总体而言,近几年京津冀三地教育人才交流共享在形式上呈现多样化发展,人员范围覆盖了政府教育工作者、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科研机构教育人才等多方人才,既有政府主导推动下的高层次专家、优秀教育人才的挂职锻炼也有以学校之间开展的联盟、创新中心、教育协同工作会议等为载体的交流协作1京津冀首次共同发布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EB/OL].(2017-04-20)[2018-04-07].http://tj.people.com.cn/n2/2017/0420/c375366-30063824.html.还有来自民间的自组织的某一领域、专业系统内的高端会议等,大大促进了京津冀之间在教育和专业建设方面的交流,为推动教育领域一体化深入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3.3.2医疗人才交流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还有医疗融合,由于三地卫生资源水平、总量相差较大,为疏解北京就医人口过于密集的状况,提升区域整体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三地都在探索如何“走出去、引进来”。传统的技术合作中,仅仅是少数专家到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医院坐诊,并不能带去所有的医疗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因此,很难带动整个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和传统技术合作不同,从行政层面的深度人才交流合作,不仅能够合理分流北京过于密集的就医人口,也能够带动地区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在北京、河北保定两级政府与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北京儿童医院和保定儿童医院采取托管服务方式开展深度的人才交流合作。北京儿童医院的院长助理同时担任保定儿童医院的执行院长,带领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每周往返于北京和保定之间。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尤其是通过一些危重病例的抢救,逐渐使保定儿童医院不论是从医疗技术水平还是对于当地百姓的整体服务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北京儿童医院的部分疏解功能。京津冀三地在共同推进执业医护人员跨省份执业注册、重点学科及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困扰执业医师、护士多年的跨地区多点执业问题,在2016年已经全面放开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基础上,2019年1月,天津市卫健委发布《关于放宽京冀执业医师护士来津注册工作的通知》,决定放宽京冀执业医师和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