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之浅析摘要: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倾注全力,全神贯注地进行这项活动。兴趣对于小学的学习活动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动力,是小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的催化剂。关键词:小学生兴趣思维直观评价实际发展单位:敖汉下洼中心校敖音勿苏小学邮编:024316作者姓名:孙伟华出生年月:1988年6月籍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职位:教导副主任职称: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研教改手机号:13694776499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倾注全力,全神贯注地进行这项活动。兴趣对于小学的学习活动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动力,是小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的催化剂。因此,充分激发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是寓教于乐的重要教学手段,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由之路。一、强化直观教学,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的思维大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而数学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填鸭式”地传授给学生,那么我们也就很难帮助学生把形象思维平稳地过渡到抽象思维,只有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数学直观教学,运用直观教具,将一些抽象的、复杂的、单一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在课前让学生找一些生活常见的长方体物体,如文具盒、包装盒、木块等,在上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分组观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将观察到的物体表象抽象为立体图形,然后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由此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建立起了长方体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只要简单的进行简单的概括,学生就能对所学知识深刻的理解掌握,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测量、记录,学生就能自始至终处在高涨的学习氛围之中,也就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效果更是不言而喻。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从这一特点出发,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尽量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分一分,画一画,增强感性认识。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性质”时,充分利用自制教具“饼”,然后提出问题:一个饼三人分吃,哥哥要13,姐姐要26,弟弟分得39,谁分得多?饼吃完了吗?同学们分组动手分一分,然后比一比,究竟谁分的多?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一致得出结论:正好分完。这时在教师在揭示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记忆深且扎实。又如,把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钢坯熔铸成一个宽2厘米,厚4厘米的长方体,其长是多少厘米?学生用橡皮泥动手捏,知道正方体熔铸成长方体只是形状变了,而体积没有变,很容易便解答出了这道题,学生尝到了成功之乐,操作之乐,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二、开展数学小制作活动,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直观演示,而且更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在课前让学生自备好硬纸、沙子,上课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准备好的材料,按老师的要求制作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然后在空圆锥里盛满沙子,倒入空圆柱体内,看倒几次正好装满,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总结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三、开展丰富多采的数学课外活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出“数学报”,数学报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灵活,简单易行,可以以动脑筋、知识迷宫、习题巧解及介绍我国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等等为主题,在举办“数学报”的过程中,学生即增长了知识,也增长了才干,是深受学生欢迎并学生能广泛参与的一项数学课外活动;除了办报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