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信用社办事处主任的竞聘演讲稿大对村庄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庄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庄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村庄自然地理优势,依托区位好、环境好、资源好、人缘好等优势做好村庄改造和第三产业这两篇大文章,为村庄巨大发展奠定基础、蓄足后劲。另外一定要紧紧抓住“明山岭”开发建设的契机,做好大文章。(二)针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可与村庄一起发挥最大能力争取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解决村庄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建设;二是在村南建设一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安装健身器材、绿化场地、整修池塘、修建道路等。(三)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积极联系推荐村民到效益较好企业务工;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四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四)针对受土地规划影响制约村庄发展空间的问题,要积极建言献策、积极争取能给村庄调整一些建设用地,给村庄以发展空间。这个问题牵扯国家政策,难度很大,所以要尽己所能努力争取。关于驻村调研报告二一、我县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我县农业发展历史大致有以下三个阶段:一是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和农业快速增长期(1978年—1984年);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农业稳定增长期(1985年—1999年);三是特色农业基地发展和效益农业推进期(1999年至今)。我县农业经济占我县生产总值比重仅为4.8%,主要有水稻、小麦、番薯、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畜禽、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主导特色产业。20xx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04亿元,其中畜禽、蔬菜、茶叶、水果、田鱼分别占37.0%、17.0%、11.1%、9.9%、2.9%。二、我县农业优劣势及机遇、挑战分析我县农业具有特色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农业基础扎实等优势,同时存在农民素质不高、产品结构层次低、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投入力度小、农技队伍不健全问题。面临机遇中央重视“三农”、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省市“百亿”交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通工程启动等机遇,同时面临wto冲击、农产品绿色壁垒、自然灾害频发等挑战。三、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主要内容(一)调整基本原则1、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势资源开发相结合坚持以林、山、水、区域品牌等特色资源为优势,以独特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国家级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带动,大力开发有资源优势,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2、农业结构调整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推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向优质化、多样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要求。3、农业结构调整与科技进步相结合坚持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抓手,以开发绿色有机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深加工技术及设备为重点,以农资、良种、生产、加工、储运、包装、保鲜、营销等环节为切入点,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推进农产品品质、产业链、市场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加工转化程度,促进农产品市场的高端化和价值链的增值化。4、农业结构调整与相关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开放、优化、互动”原则,充分利用我县生态环境、山水文化、旅游风景区等独特资源优势,结合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开发能带动农业发展的相关产业,完善农业生产现代服务业,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环境,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5、农业结构调整与生态县建设相结合坚持科学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生态县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业、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6、农业结构调整与强村富民相结合坚持“强业、壮村、富民”原则,一切从各乡镇、村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不断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