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第2讲一、选择题1.(·广东·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清末奖励实业政策。甲午战后,清朝统治集团意识到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转而奖商恤商,宣传振兴工商乃国家富强之根基,在中国近代掀起一股“”重商社会思潮。此创举反映了重农抑商传统的政变。2.(·四川·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前期中国经济发展。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题干材料数据上看,中国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西欧各国、美、日本的总和,由此可知D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C项与中国实际不符。3.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扰,何昆山只好作罢。此事说明()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属于容易题。解答本题注意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地方绅士反对的理由进行思考。材料反映了封建迷信思想对民族工业发展的阻碍。4.《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A.工业化的实现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独立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属中等题,解题关键是把握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探索之路。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走改良和民主共和之路,但都失败了,所以转向实业救国之路,其目的就是求得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故正确答案为C项。5“”.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答案]A[解析]“”国货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商品的冲击,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赢得了市场条件,从而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6“.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不包括()A.政府倡导使用国货B.政府实施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C.民众抵制洋货的斗争D.重视发展轻工业[答案]C[解析]注意材料的主语是农工商部,故材料不能体现出民众抵制洋货的斗争。7.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这一举措()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D.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调整[答案]D[解析]A“”项中彻底的叙述是不正确的。B项和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政策相一致。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