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探讨摘要。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其主体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三项制度构成。但是制度设计的差异化导致城乡医疗保险的“碎片化”,造成重复参保、医疗资源浪费、管理效率低下、医疗待遇不公等问题。整合“碎片化”的医疗保险制度,使其逐步走向一体化,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关键词: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社会公平一、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概况(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是一种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其参保对象是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职工,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当参保者因病治疗发生医疗费用时,相关办理机构会报销一定比例的费用,从而减轻参保人因疾病所造成的经济负担。该医保于1994年开始试点,1998年在全国范围推开。表1显示,全国职工医保参保人数逐年增加,2009年为21937万,到2013年上升至32212万。(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的参保对象是城镇居民,不建立个人账户,以居民个人或家庭筹资为主,政府适当地进行补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住院医疗费用和部分门诊大病费用。该医保于2007年开始试点,2009年在全国范围推开,随着制度涉及面不断拓展和延伸,参保率也不断提高。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已有31个省市区覆盖城镇居民医保,2013年参保人数已增加到49750万,参保率超过90%。(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新农合”),参保对象是农村居民,通过政府组织和引导,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共同筹资,具有自愿性。设立目的是将大病进行统筹。该医保2003年开始试行,到了2008年新农合的覆盖已较为全面,截至2012年,参保人数超过8亿,参保率超第1页共7页过98%(见表3)。(四)三大制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的比较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设立的目的都是解决百姓看病又难又贵的问题,都是通过政府和个人共同筹资建立医疗基金,防范大病风险,并享受政府补贴。这两种制度之间的区别有:一是覆盖人群不同。新农合针对的是农村户籍居民;居民医保针对的是具有城镇户籍的非从业人员,但在校学生不受户籍限制,也能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二是缴费标准和保障水平不同。新农合的缴费标准和保障水平均低于居民医保。三是管理部门不一样。新农合与居民医保分属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管理。2.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的比较表5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包括。一是覆盖人群不同。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保障对象虽然均为城镇居民,但居民医保针对的是城镇无业人员和城镇低收入家庭,而城镇职工医保针对的是城镇参加工作并与工作单位确定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二是缴费方式不同。居民医保一年缴一次,一般一年一百多元,居民个人缴费,政府补助;而职工医保是每月扣款,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三是保障水平不同。职工医保个人帐户中的钱可作为门诊费,医疗费用达到一定额度以上可以再从统筹费用中报销一定比例;而居民医保报销限制性较多,报销点只能是市二级以上医院,且只报销50%~70%的住院费,门诊费用自费。四是保障时效不同,城镇职工医保只用缴费25年,期满后终身享受医保待遇,而居民医保保险期限是一年,必须每年缴费,不缴费不享受待遇。综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三项制度构成我国目前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但由于各项制度按不同人群分设,缴费标准及保障水平上存在差异,各项制度分开运行、分开管理、难以衔接,造成了参保人员区域性流动后医保账户无法完善衔接,参保人身份发生变动时不能使用同一帐户参加相应的医保,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如果继续按照人群分设,容易引第2页共7页起群体矛盾,诱发道德风险,既难以发挥制度优势,又影响社会公平。因此,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统筹发展极为必要。二、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因(一)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含义所谓医疗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