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自主赏析菩萨蛮(其二)课时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课内双基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天姥(mǔ)木屐(jī)澹澹(dàn)石扉(fēi)B.訇(hōng)然渌(lǜ)水战栗(lì)霓(ní)裳C.嗟(jiē)叹鸾(luán)鸟青冥(míng)恍(huǎng)然D.栖(qī)隐东南坼(chè)涕泗(sì)垆(lú)边【答案】B(渌:lù)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难求越人语(告诉)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B.渌(深绿色的)水荡漾清猿啼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夜晚)熊咆龙吟殷(震响)岩泉C.云青青(黑沉沉的)兮欲雨列缺(闪电)霹雳訇然(形容许多人的大笑声或喧哗声)中开D.惟有幽人(隐居者,诗人自指)独往来涕泗(鼻涕)游人只合(只应)【答案】D(A语:说;B渌:清;C訇然:形容声音很大)3.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栗深林兮惊层巅B.一夜飞度镜湖月C.云青青兮欲雨D.虎鼓瑟兮鸾回车【答案】B(A使动用法;C、D名词作动词用)4.下面对《夜归鹿门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此二句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B.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此二句说世人回家,自己回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怡然自得。C.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鹿门月亮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此二句写攀登鹿门山路,隐者为大自然所陶醉,以至于忘乎所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D.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石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隐者在此自来自去。“幽人”指诗人自己,独往独来,夜不能寐,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答案】D(并不“孤独寂寞”)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下列问题:5.作者极写洞天之内晴空万里,日月双悬,仙人如麻,其乐融融的景象,其作用是()A.寻找虚无缥缈的仙境,表示厌恶世间生活。B.表达诗人向往乐土,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C.增添梦境的神奇色彩,强调及时行乐。D.暗示人生如梦,变幻无常,瞬息即逝。【答案】B6.“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表达诗人()A.希望骑白鹿去行乐,实现自己梦游名山的愿望。B.幻想骑白鹿去访名山,逃避现实。C.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排挤,无可奈何,只好骑鹿访名山。D.向东鲁诸公表示决心:与当时恶势力誓不两立,决不妥协。【答案】D7.本诗的构思和表现手法,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各部分内容的展现如高山流水,一气呵成。下面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作开篇先进行了两组对比:以瀛洲仙山的“信难求”反衬“天姥山”的“或可睹”;以“五岳”“赤城”“天台”和“天姥”对照,突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正是这两点使诗人油然而生游天姥山之念。对全诗来讲,这是在写入梦之由。B.“我欲因之梦吴越”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之”在这是指示代词,代上面所说的入梦之由,这是承上;“梦吴越”是启下,说明了梦的方向,梦的内容。一个“梦”字统领了以下24个诗句的全部内容。C.“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两句是“梦游天姥山”的收束。“惟觉时之枕席”和诗人“梦游天姥(山)”的行动相呼应,“向来之烟霞”和“梦游天姥(山)”的内容相呼应。D.“世间行乐亦如此”作为最后一章的首句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此”字“承”前面一、二两章的内容。“世间行乐”指的是作者由东鲁南游吴越的现实,这四个字既扣了诗题“吟留别”,又“启”了下面及时行乐的全部内容。【答案】D(南游吴越不是现实,而是梦境)8.对下列诗歌思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归鹿门歌》描述了诗人从岘山附近的南园家中,夜归鹿门隐居别业时一路所见的情景,表达了他远离尘世时孤独寂寞的心情。B.《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对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