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26课一、选择题1.(·郑州)《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A.独立自主B.“一边倒”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别国所签订的条约,新中国政府愿意在新的基础上与外国重新订约,这体现的是“另起炉灶”的外交原则,所以答案选C项。2.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A.中国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B.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D.朝鲜战争的结束【答案】B【解析】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家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与题干中的限制条件“周边地区”相吻合,故选B项;A、C两项不符合新兴国家,中国在建国后即与朝鲜建立了友好关系,排除D项。3.一位外交官曾说,这次会议之所以能自始至终贯穿求大同存小异的精神,让世界相信撇开中国就谈不上亚洲和平和世界繁荣,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周总理的卓越的外交战略和政治才干。材料中的“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日本东京B.印度尼西亚万隆C.瑞士日内瓦D.美国旧金山【答案】B【解析】据题干中的信息“求大同存小异、亚洲、周恩来”等结合所学可知相关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亚非万隆会议。4.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D.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这一举措”是指“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即“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它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5.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外交胜利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中材料的关键词:联合国,与联合国有关的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6.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那一天,《参考消息》在头版刊登了列宁语录:“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对此现象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对当时西方世界的态度并没有根本变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C.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潮反映在外交领域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外交。材料言语明显具有意识形态分歧,故A、B、C三项正确。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双方共同要求,并不是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故选D。7.(·石家庄)法新社曾这样评论某事件,说它是“改变世界的一周”也是“改变尼克松的一周”。同时,埃及开罗《金字塔报》也评论说:“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利!”这些评论针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B.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中日正式建交D.中美正式建交【答案】B【解析】“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与苏联无关,排除A项;影响西方大国纷纷和中国建交的事件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B项正确。8.“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政治事件是()A.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B.1972年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