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中历史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邓小平说:“……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必须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C.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解析:邓小平的这次谈话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此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B、C、D三项都只是材料的表象。答案:A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首先开放的是()A.浦东B.经济特区C.14个沿海城市D.沿海经济开放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是经济特区、14个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答案:B3.(·株洲高一模拟)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主要“特”在()A.特殊的历史时期B.特殊的地理位置C.特殊的社会制度D.特殊的经济体制解析: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它们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方式。答案:D4.(·长沙高一检测)在现代中国的经济特区中,最为靠近台湾,并期望能够吸引台资入驻的是()A.厦门B.海南C.深圳D.珠海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最为靠近台湾”的是厦门。答案:A5.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道: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规划了四个经济特区,其是有三个都是在()A.福建省B.海南省C.广东省D.浙江省解析:注意空间概念,先确定四个经济特区,再明确答案。答案:C6.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该城市是()A.上海B.厦门C.广州D.汕头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改革开放后1980年开放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答案:B7.(·南通高一模拟)1985年1月,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又决定扩大该开放区的范围。国家作出该决定的主要目的是()A.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B.配合浦东开发的进程,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D.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并带动内地开发解析:国家把长江三角洲的开放范围扩大,说明是要深化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应该是经济特区的设立,B项浦东的开发是在1990年,C项是经济特区的设立,故排除A、B、C三项。答案:D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开发开放()A.上海浦东B.大连、青岛C.深圳、珠海D.海南岛解析:根据选项中几个地区的开放时间可知,A项正确。答案:A9.由下图可知()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农业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C.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D.浦东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图例及“投资结构图”可知,浦东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上,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投资很少,A项错误;C、D两项无法从图中直接得出结论。答案:B10.(·杭州高一检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下列省市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A.天津——珠海——上海——海南B.深圳——上海——海南——上海浦东新区C.珠海——上海——上海浦东新区——海南D.深圳——海南——上海——上海浦东新区解析:1980年开放深圳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上海,1988年开放海南,1990年决定开发开放浦东新区。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天的故事》材料二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局部)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国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