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初探[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生社团作为重要的第二课堂活动阵地,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其育人作用日益得到重视。长期以来,学生社团因管理模式落后而带来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从过程管理的角度,探索提出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有力提升了学生社团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关键词]网络平台;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30-0174-01随着对学生个体兴趣爱好的重视,学生社团作为重要的第二课堂阵地在各级各类学校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针对当今青年学生的特点,传统的社团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实际的需求,本文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建设实践探索为依据,结合网络技术发展,创新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和举措,推出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一、目前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学生社团是由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团体。相比较学生会这类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组织机构、活动经费、活动场地、活动频率等都存在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较为不易管理。因此,长期以来,各类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也基本是基于时间节点的年度审查,学生社团建设质量普遍不高,出现了以下一些不良现象。(一)组织松散化部分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涣散,虽然有章程、有社团理事会,但社团的发展往往不能够严格按照章程行事,不能发挥理事会民主集中制优势,多是社团负责人的个人行为,致使组织建设滞后,社团发展也就缺乏了积累和传承。(二)干部“官僚化”部分学生社团学生干部不以组织社团活动为宗旨,反而热衷于“主席”“会长”“部长”的称呼,导致社团成员中干部的比例过高,缺失了服务社员的初心。(三)活动空心化部分学生社团活动缺乏策划,往往在开学纳新时较为活跃,随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后日益趋于平静并流于形式,围绕自身社团兴趣领域开展相关特色活动较少,反而热衷于开展社交等活动,甚至最终沦落为只开展出游、聚餐等活动,丧失了学生社团成立并存在的意义。二、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社团管理创新举措在对学生社团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院研发并建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凤城河畔”学生社团管理平台。创新点主要有:(一)重构社团活动组织形式“凤城河畔”社团管理平台借鉴BBS论坛社区功能,为全院87个学生社团提供独立版块,使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家园。(1)学生可依托网络平台提出加入社团的申请,社团负责人可在网络上完成社员申请的审核和批准,系统将自动生成社团成员名单;(2)社团成员可在该社团版块行使社员权利,参与各项活动,但在其他社团版块内只可浏览,无法参与互动;(3)学生社团,特别是人数较多的社团可依托网络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开展活动讨论、投票决策等,有效提升了社团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二)强化社团过程性管理和考核(1)学院团委要求社团在各自版块如实开展过程性记录,及时发布社团每项活动的计划、总结、照片等资料,杜绝了以往学生社团补写工作台账应付检查考核的现象,也为社团传承有序、文化积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学院团委分别为社团负责人、指导教师,分院和学院社团管理者设置了不同权限,以便其有效利用平台的各项数据,从横向、纵向等多个维度分析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3)学院团委根据各个社团后台数据的量化比较,分析得出各社团的活跃度,以此开展社团的年度考核和星级社团评定,并动态调整各社团版块的星级标志。三、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成效(一)实现了社团管理精细化网络管理平台将众多学生社团集于一网,使社团管理庞杂的头绪日益厘清,打开平台随时可了解全院每一个社团的具体活动情况,相关过程性信息一目了然,管理效率显著提高,也摒弃了以工作台账为主要形式的结果性考核的诸多弊端。(二)实现了社团组织扁平化网络管理平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台的出现,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