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目录R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R1维新变法思想2R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R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2R4毛泽东思想2R5新时期的理论探索2R1维新变法思想【文综历史解析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8)】2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知识点】R1近代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运动【答案解析】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要打破“国粹”束缚,即打破守旧观念,来挽救民族危亡,材料体现了进化论的观点,属于新文化,所以A项正确。材料不是要重建儒家信仰,排除B项;材料时间为20世纪初,这时戊戌变法已经结束,C项可排除;D项“任凭自然选择”与“不忍而归消灭”矛盾,可排除。【思路点拨】克服D项的干扰。【历史解析卷·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三摸底考试(08)】1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的背景【答案解析】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进行维新变法,开启了中国制度变革的探索。A项开始于《南京条约》;B项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D项是林则徐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中的“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界线”,是指中国近代在探索制度的变革,以及正确把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历史解析卷·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09)】L1C2R128.(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是一个与辫发纠缠在一起的朝代。单是男人头上盘旋的一条辫子,其存废留剃就与清王朝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明末清初易代之际,由满、汉战争而引发的“剃发”“留发”的发式之争,虽然最后以清王朝的军事胜利而告终。……然而为挑战清王朝剃发令,很多民众起义也都发布了蓄全发令。“起义”与“蓄发”结合的历次反抗,发展到近代时期以太平天国为顶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颁布“蓄发令”,辫发被太平天国赋予阶级性、民族性等多重含义,成为农民起义军反抗统治者的口号和目标。——摘自侯杰《剃发·蓄发·剪发——清代辫发的身体政治史研究》材料二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进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为言,力主“断发”。……辫子是一束头发,然而他又维系着家家户户同王朝和传统的一种历史联系,因此剪辫子与否不啻是一种严肃的政治抉择。……剪辫与否本身不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多大影响,但在近代中国它显然又带有观念变革的意义。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辛亥革命最大的结果是创立民国,但是民国并没有名副其实,因为中国缺乏一个能支撑民国的社会基础。所以我说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我虽然说他在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留辫子已经是少数,剪掉辫子是多数的,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