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程】(新课标)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4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达标训练(含解析)[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作零界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注:坐标原点处表示零界面。解析根据图示,烧杯中的液体为蔗糖溶液,长颈漏斗中的液体为蒸馏水。故在单位时间内,由漏斗中进入烧杯中的水分子比烧杯中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要多,故开始时液面快速下降;随着烧杯中蔗糖溶液浓度降低,漏斗内部液面下降减慢;当进出水分子相等时,液面不再下降。答案A2.(·常州模拟)人体正常红细胞是呈两面凹陷的圆饼状,现将人体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a>b>cB.a<c<bC.a>c>bD.a<b<c解析由于a、b和c内的细胞分别处于膨大、皱缩和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因此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是a<c<b。答案B3.(·豫北五校教学质量检测)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入浓盐水。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解析题干描述的实验的原理是渗透作用。A图表示质壁分离与复原、C图表示典型的渗透作用装置、D图表示动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原理都是渗透作用。而B图中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使有色液滴移动,其原理是细胞呼吸。答案B4.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如下。则有关各细胞液的浓度判断正确的是①实验前B<A<C②实验前B>A>C③实验后B≥A=C④实验后B<A<C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B未出现质壁分离,C质壁分离现象最明显,所以实验前,B的细胞液浓度最高,C最低,即B>A>C。实验后,形态不再变化,则A、C的细胞液浓度与蔗糖溶液浓度相同,B的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所以B≥A=C。答案B5.(·苏北四市第一次调研)某同学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这说明A.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细胞B.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C.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解析活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具有活性时,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不允许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由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导致细胞失水,中央液泡逐渐缩小。答案A6.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一个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则其细胞液浓度(X)应为外界溶液浓度(mol/L)0.150.20.250.3质壁分离状况不分离刚分离显著显著A.X≥0.2B.X≤0.2C.0.15<X<0.2D.0.2<X<0.25解析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故0.15<X<0.2。答案C7.(·石家庄教学质量监测)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下列图示符合实验结果的是解析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时,细胞的体积略微减小,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液泡体积逐渐减小,细胞液色素浓度逐渐升高。答案D8.(·苏北四市联考)用一片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滴加有适量红墨水的0.3g/mL蔗糖溶液,用低倍镜观察装片中的苔藓细胞,如图所示状态,①、②处的颜色分别是A.绿色、红色B.绿色、无色C.红色、无色D.红色、红色解析由于细胞液浓度低于0.3g/mL蔗糖溶液,因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又由于植物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不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因此在①原生质层、②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空隙处的颜色分别是绿色、红色。答案A9.如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实验材料,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A.aB.bC.cD.d解析蔗糖分子处理洋葱表皮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如曲线c,m点开始用0.3g/mL蔗糖溶液,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