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塘坡上党旗红社塘坡乡是XX县区的一个贫困乡,曾背负百万巨额债务,社会秩序混乱,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干部人心涣散,工作运转艰难。在乡党委近两届班子的领导下,坚持“抓管理促效率,办实事赢民心”的发展思路,社塘坡旧貌换新颜。州、市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省百优群众文化艺术之乡、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市“六好乡镇”党委和州“十佳乡镇党委”等20多项荣誉接踵而来,鲜红的党旗在社塘坡乡高高飘扬,全乡上下振奋不己。励精图治建一个好班子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驾驭全局能力,坚定不移抓好党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着重抓“三大建设”:一是狠抓班子建设,加强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转变作风,实行干部包村,副职领导挂村和主要领导包片责任制,推行“阳光考核制度”。新一届乡党委领导平均年龄32岁,大学文化,实现年轻化、知识化,形成“五个相互”和“三争三不争”民主诚信,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在抓好乡党委班子的同时,狠抓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先后对几个战斗力不强、人心涣散的村级班子进行调整。二是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施部门目标管理,干部包村目标管理,推行干部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群众考评制,形成优胜劣汰、奖罚分明良性循环机制。加强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的培训学习,每年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州、市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外出浙江、常德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三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乡党委坚持落实每年公开承诺为民必办10件实事,实行《首问责任制》、《干部驻村制》,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村帐乡管》和《涉农部门办事公示制》。规范财务管理、开源节流、坚持收支两条线,一支笔审批制,公务接待一律从简,一律在食堂就餐。几年来,乡党委、政府每年开支明显下降,还清偿债务94万元,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先进单位。第1页共4页艰苦奋斗打一个好基础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坚定不移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行路难问题,2002年来,乡党委争取资金300万元,打通全州最长的村级公路隧洞——劳动村公路隧洞,修通牯牛坡、十八湾村公路,建成乾州到八月湖段的乡油路,全乡92.3%的村修通公路。为解决用电难的问题,几年来,共争取农网改造资金600万元,完成全乡13个村的农网改造,使电费原来的每度1.5元降到每度0.548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农民减负20万元。为解决信息闭塞和饮水难问题,先后投资550万元,实现全乡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2003年开通电视宽带网到村到乡,建成联通、移动通讯塔,开通移动电话,全乡电视普及率92%,安装电话376台,移动电话超过600台,打通信息通道,搭建了经济发展经济平台。建成乡镇供水站,解决学校、医院等单位1500余人多年来的饮水困难。大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先后争取资金1000万元,维修麻溪水库和黄石油水库,建成西门口、三岔坪、劳动等防洪堤5000米,溪坝50座;新修西门口、劳动、城江等村灌渠12000米,确保4000多亩稻田灌溉,提高了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家工程,投资100万元,全乡13村建沼气池617口,30%的农户用上沼气,100%的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文教卫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筹资107万元,新建村小4所,维修村小6所,建成全市最好的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学校。狠抓基层民主阵地和文化阵地建设,完成投资71万元,新建坪云、龙牙、十八湾等5个村部,维修三岔坪、城江等5个村部并配套完善篮球场、表演舞台等文体设施,开设党员远程教育活动阵地等促进文化生活健康发展。开拓创新闯一条好路子穷则思变,乡党委提出“由山区型农业向城郊型农业、温饱型农业向经济型农业转变”,实施“打生态牌,绿山治水、兴烟兴菜、巩固养加、走派游路、建后花园”的发展战略,带领全乡人民闯出一条特色路子。2004年,乡党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率先在全市推行稻田改种烤烟,建优质烤烟示范园1200第2页共4页亩,年创产值150万元。建成西门口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坪云洋芋示范基地,创建“八月”牌无公害蔬菜品牌,取得省级认定的无公害洋芋品牌,在石家冲农贸市场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