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权责清单式管理探索路径的思考党政“一把手”如何科学地运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当前政治实践和学术研究中的一个深层次命题。近些年来,按照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要求,各界围绕“一把手”权力的规范运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而其中县委书记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但目前,党内规章制度对县委书记权力的规定不够清晰,不够系统。同时,县委书记权力运行过程比较复杂。我们努力通过透析县委书记的权力运行过程及其基本特点,初步划定权力的使用边界,规范权力的运行流程,以权责清单式管理为县委书记科学执政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一、探索实施县委书记权责清单式管理的背景意义(为什么做)1、运行有问题。出事了。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省市县党委书记306人,涉及全国近十分之一的县、八分之一的市、四分之一的省会城市,且被查处的人员中近60%的人有卖官行为,超过70%的人通过插手工程建设项目收受贿赂,近80%的人在土地管理方面以权谋私。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出叉了。主要表现在书记与县长权力界限不清晰,有的书记干了县长的活,有的县长越了书记的权,这也是党委负责人和行政负责人关系不和谐、工作不配合的原因之一。还比如,政府工作部门中党政分设的,干部调整到底是书记说了算还是局长说了算,由于没有一个权威清晰的界定,直接导致部分班子内耗不断。此外,出叉还可能有极端,一种是不懂不作为,反正不知道干什么,索性就什么都不做;另一种就是蛮干乱作为。出缺了。主要表现在干部调整时,在和部分新任书记特别是行政首长转任书记的谈话中,他们问,书记具体做什么,只知道“把党务工作抓抓好”,而我们也只能泛泛而谈,具体怎么做说不出子丑寅卯,更谈不上拿出一个具体的指导手册。再者,对于我们组织部门而言,怎么去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书记,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书记哪行出道就拼命抓那行,其他的工作轻描淡写。出位了。主要表现在“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目前,在重要干部任免方面,各地有职务名称表可以对第1页共5页应,但什么项目算重大项目,多少钱叫大额度资金使用,这些都要没有清晰的尺度,“上会的不重要,重要的不上会”也就这样产生了。2、上级有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县域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层面,县委书记的权力运行和监管正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同时,时隔20年,中央今年再次表彰一批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习总书记在会见讲话中强调“郡县治,天下安,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是我们党在县域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由此可以看出,中央对县域治理以及县委书记队伍建设高度重视,而探XX县区委书记权责清单式管理,对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进县委书记权力运转规范化、法治化,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3、工作有需要。对于县委书记自身而言,有的不会做,习惯于上面叫怎么做就怎么做、我擅长做什么就做什么、历史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清楚自身到底具有哪些权力和职责,这些权力应该通过什么样的程序进行运转。有的做不好,虽然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很高,但找不到方法,有劲使不出,或者有力气乱使,偏离了预设轨道,这都需要权责清单来引导和规范。对于组织部门而言,我们需要通过权责清单让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可以更好的考核评价书记的履职成效,避免不教而诛。二、探索实施县委书记权责清单式管理的总体目标(做成什么)1、知道干什么——履职有指南(实体法)。县委书记权责清单,通俗的说就是县委书记实务操作手册,让县委书记拿到之后能清楚的知道我有哪些权力,我要干什么,我该怎么干,对于县委书记而言,这就类似于教科书,对组织部门而言,这就是一本辅导教材。2、明确怎么干——行权有规范(程序法)。权责清单,是第2页共5页对县委书记各项权责的规范,便于消除履职盲点,明晰权力边界。此外,我们还要架构权力运行流程图,力争将每一项权力的运作流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