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高二语文《老子》五章学案一、阅读教材第20—21页三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回答下面问题:儒道两家的思想能够互补的原因是:二、熟读《老子》五章,参看书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完成下面练习:1、给字注音并朗读词语:观其徼()音声相和()夫()唯弗()居社稷()受国之垢()远徙()虽有舟舆()2、解释句中加点词(重点字积累)①道()可道(),非()常()道()。②名()可名(),非常名()。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④常有,欲以观其徼()⑤此三者,以为()文不足⑥虽()有舟舆,无所乘之。⑦生而不有(),为而不恃⑧民复()孝慈⑨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⑩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3、翻译下面句子: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③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直,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1④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⑤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4、摘出文本中对你有益的语句。参考答案:1、徼(jiào)相和(hè)夫(fú)唯弗(fú)居垢(gòu)社稷(jì)远徙(xǐ)舟舆(yú)2、①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可道(演说,说出),非常(非:不是;常:永恒不变的,为两个词)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②名(名词、名称、称呼等)可名(叫出),非常名(名词、名称、称呼等)。③无(天地万物发生的最原始状态);有(天地万物发生的根子),④徼(边界)⑤以为(应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之意)⑥虽:即使,表假设关系。⑦有(占有)⑧复:回复,回归。⑨属(依从):见(显露,表现)素(未染色的丝)抱(持守)朴(未雕琢的木头),绝学(抛弃学问)。2⑩甘、美、安、乐(四个词都是使动用法)。3、参看后附译文4、①成语:有无相生前后相随绝圣弃智见素抱朴以柔克刚小国寡民②格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附:《老子》五章译文:道,(如果)说得出,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说得出,它(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我们)用“无”来命名万物之始,用“有”来命名万物之母。所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却各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极远啊,极深啊,它是一切微妙的总和门。: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就无所谓丑了;都知道怎么才算善,这就无所谓恶了。所以,有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是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后由相互对立而出现。: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物自由生长变化,而不开创它。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以为尽了力,功成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抛弃了聪明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了“仁”和“义”,人民才能回到孝慈;抛弃了巧和利,盗贼才能消灭。以上三条作为文治法度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从属:表现单纯、持守朴素,减少私心,降低欲望,抛弃学问,没有忧愁。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克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说,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算是国家的君主;承担国家的灾殃,才算是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听起来恰像是反话。国家小,人民少,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和车,没有地方乘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没有地方陈列它;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