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十五期间旅游工作总结“十五”期间,我县旅游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把江西建成沿海发达地区的后花园的精神,以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为依托,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强化旅游业管理,积极推动市场宣传,使起步较晚的武宁旅游行业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到“十五”末,全县预计年接待游客达24万人次,预计年旅游总收入1.2亿元,旅游业已经初步成为拉动XX县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新兴支柱产业。一、领导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旅游业发展环境日渐优越。1、政府主导型战略初步形成。“十五”期间,是我县旅游业从刚刚起步到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若没有政府的主导作用,旅游业发展往往寸步难行。2001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意见》,明确提出“全县上下要把旅游业长期作为我县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来突出地抓”,成立了县委书记亲自挂帅的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了全县各乡镇、县直及条管各有关单位的旅游开发任务。2004年,县委、县政府又进一步提出“1321”工程,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特色经济来抓,明确了其支柱产业的地位。2005年度,我县首次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加大了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2、旅游发展规划逐步完善。2001年,县政府委托XX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武宁湖旅游总体规划》;2003年,县政府又斥巨资聘请江西师大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编制了《XX县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这两个规划已初步成为指导武宁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3、旅游从业人员队伍迅速壮大。“十五”初期,我县旅游业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其从业人员数量偏少、素质偏低,远远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经过五年的努力,随着旅游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和各旅游景区景点的建成开放,全县旅游从业人员队伍迅速壮大,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中专以上学历水平的人才逐步充实到旅游专业人才队伍中来;县职业中专开设了旅游专业班,积极为我县旅游业发展培养和储备专业人才第1页共4页2005年初,县委决定专门成立旅游局,以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推动全县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的迅速壮大,为我县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二、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旅游业整体规模日益壮大。1、旅游开发不断升温。到“十五”末,全县累计签约旅游开发项目67个,签约资金33亿元。国防教育基地、步红休闲娱乐城、中国五矿集团开发武宁湖沿湖岛屿项目等一批投资规模过亿元、旅游品味档次高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武宁并开工建设。各路客商普遍看好武宁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后发优势,有力地推动了武宁旅游业开发建设的持续升温。2、景区景点建设初具规模。“十五”期间,武宁旅游景点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档次品位上,都有大的变化。到“十五”末,全县已建成开放8类20个景区(点),初步形成了一个融山上、湖岛、漂流、溶洞、宗教、温泉、生态观光农业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比较完整的生态休闲度假型旅游风景名胜区。火爆省内外的武陵岩峡谷漂流,较九江龙宫洞都不遑多让的“江南地下水晶宫”鲁溪洞,长年雾气缥缈的神雾山,省委孟建柱书记赞不绝口的平尧生态农庄,立有亚洲最高石刻观音像的观音岛,建有观湖双塔、可饱览400余个千姿百态岛屿的观湖岛,以及可欣赏茶道表演和武宁传统剧目采茶戏的茶岛等景点,都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品位档次。另外,全县尚有各类在建旅游项目23个,累计已完成实际投资9600余万元。3、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快步跟进。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十五”期间,共计投入资金2800余万元,修建旅游公路11条104.5公里,新架旅游供电专线85公里,新建无线通讯基站4座、直放站8座。投入资金970万元兴建的县城旅游码头年内将建成开放,投资100万元兴建的杨洲旅游码头已建成投入使用。全县各类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快步跟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功能逐步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武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三、宣传促销领域不断拓展,旅游业知名度日渐攀升。第2页共4页1、申报工作提升了武宁旅游业的档次。武宁湖申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工作和九岭山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