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专题突破与素养提升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时间:30分钟类型:6分选择题专练)一、低档题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油脂的硬化B.S8受热后变为S2C.水泥制作水泥混凝土D.―→+He解析油脂的硬化指油脂和H2发生加成反应;S8受热后变为S2生成了新物质;水泥制作水泥混凝土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答案D2.下列物质的分类标准正确的是()。A.强碱和弱碱:电离出的OH-数目B.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C.浊液、胶体、溶液:分散剂粒子直径大小D.氧化剂、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解析碱的强弱是根据碱溶于水后,能否完全电离出OH-分类的,能完全电离的碱为强碱,不能完全电离的碱为弱碱,根据碱电离出的OH-数目可判断几元碱,如氢氧化钡、氢氧化钙、氢氧化镁都是二元碱,而一水合氨、氢氧化钠都是一元碱,A项错误;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划分的标准是溶于水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与其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无直接关系,如极稀盐酸的导电能力没有较浓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强,B项错误;分散系的分类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划分的,与分散剂无关,C项错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作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作氧化剂,D项正确。答案D3.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分散系中可以有一种分散质,也可以有多种分散质B.浊液的分散质都能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C.分散剂一定是液体D.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解析乳浊液的分散质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B项错误;分散系中的分散剂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C项错误;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其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小无法确定,D项错误。答案A4.下列化学用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Na+的结构示意图为B.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C.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D.高氯酸(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解析聚乙烯为聚合物,结构简式为CH2—CH2,故C项错。答案C二、中档题5.下列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B.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C.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所以物质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D.某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微粒可能是分子或离子解析有新元素生成的变化属于核变化,A项正确;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B项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C项错误;当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时,该微粒应为不带电的中性微粒,不可能为离子,D项错误。答案A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B.纯碱、CuSO4·5H2O和生石灰分别属于盐、混合物和氧化物C.胶体处于介稳定状态,所以放置一会便会有沉淀生成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解析盐酸和食醋均属于混合物,CuSO4·5H2O是纯净物,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答案D7.(·吉林模拟)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微粒是()。A.HClB.26M3+C.D.-解析选项A,HCl抑制H2O的电离;选项B,Fe3+水解促进H2O的电离;选项C,Cl-对H2O的电离无影响;选项D,CH3COO-水解促进H2O的电离。答案C8.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ABCD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故A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故B错误;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故C错误。答案D9.(·北京理综,6)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ABCD用品有效成分NaClNa2CO3Al(OH)3Ca(ClO)2用途做调味品做发酵粉做抗酸药做消毒剂解析小苏打的有效成分是NaHCO3,不是Na2CO3,B错误。答案B10.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A.空气(混合物)、C2H5OH(醇)、H2SO4(离子化合物)、CO2(非电解质)B.液氨(氢化物)、NH4Cl(铵盐)、HNO3(含氧酸)、NaOH(强电解质)C.HCl(共价化合物)、CH3COOH(羧酸)、Na2O2(碱性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