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三动力学两类问题9.(·皖南八校三次联考)图1-2-11如图1-2-11所示,两个相同的木盒置于同一粗糙的水平面上.木盒1中固定一质量为m的砝码,在木盒2上持续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F=mg).现给它们一相同的初速度,木盒1、2滑行的最远距离分别为x1、x2.关于x1与x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1<x2B.x1=x2C.x1>x2D.无法比较解析木盒1、2受到的力一样,但质量不一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可知,木盒2的加速度大,所以减速快,滑行距离小,选项C正确.答案C10.(·天津卷,5)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可能正确的是()解析若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则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其v-t图象应为一条不过原点的斜线.斜率大小为g,如图中虚线所示;若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即F阻=kv,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上升过程mg+kv=ma上得a上=,则随着v逐渐减小,加速度a上逐渐减小,对应v-t图象斜率减小,A错;当v=0时,a=g,对应v-t图与t轴的交点,其斜率应等于g,即v=0时,实线的斜率与虚线平行,故B、C错误,D项正确.答案D11.(·新课标全国卷Ⅰ,24)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解析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0,安全距离为x,反应时间为t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0mg=ma0①x=v0t0+②式中,m和v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依题意有μ=μ0③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mg=ma④x=vt0+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20m/s(或72km/h)⑥答案20m/s(或72km/h)12.(·山东潍坊模拟)图1-2-12如图1-2-12所示,倾角α=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一长L=1.8m、质量M=3kg的薄木板,木板的最右端叠放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对木板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使木板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物块与木板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1)为使物块不滑离木板,求力F应满足的条件;(2)若F=37.5N,物块能否滑离木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求出物块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及滑离木板后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解析(1)对M、m由牛顿运动定律:F-(M+m)gsinα=(M+m)a①对m,有f-mgsinα=ma②f≤μmgcosα③代入数据得F≤30N.④(2)F=37.5N>30N,物块能滑离木板⑤对M,有F-μmgcosα-Mgsinα=Ma1⑥对m,有μmgcosα-mgsinα=ma2⑦设物块滑离木板所用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a1t2-a2t2=L⑧代入数据得:t=1.2s⑨物块滑离木板时的速度v=a2t⑩由公式0-v2=-2gsinα·s⑪代入数据得:s=0.9m⑫答案(1)F≤30N(2)能1.2s0.9m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