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高考题组训练]1.(·山东文综,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解析自秦汉至宋元,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主要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宋朝以后,中央集权逐渐占据上风,故A项正确。在该时期,更多体现的是皇权的不断加强,B项错误。宰相权力虽然不断被分割,但该时期并未退出历史舞台,C项错误;秦朝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世卿世禄制被打破,D项错误。答案A2.(·山东文综,12)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解析A项明显错误,明朝已裁撤中书省;B项错误,清朝内阁只是处理日常事务;C项正确,清朝军机处按照皇帝旨意拟写诏令;D项错误,礼部负责祭祀等礼仪性事务。答案C3.(·课标全国,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的特征。A项不确切,中央集权、思想大一统等都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项说法不恰当,分散的小农经济是专制权力产生的经济基础;D项与史实不符。古代中国专制程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不断加强,与史实相符。答案C4.(·课标全国,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解析由材料可以说明清朝内阁制下官员只会依葫芦画瓢,不能灵活变通,反映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使清朝政治体制僵化,和内阁制下官员墨守陈规、拘泥规制。A、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材料无从体现。答案B5.(·山东文综,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解析由于科举制使封建社会下层的普通老百姓也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所以“……”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科举制通过选拔人才,出任各级各地官员,效忠皇帝,从而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郡县制不符合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排除A项。察举制主要按门第和出身选拔人才,“不符合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排除B项。行省制虽然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但与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6.(·课标全国Ⅱ,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解析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A项不符合史实;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D项应排除。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B项符合题意。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