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A组对点练对点提示:1~3君主专制;4~5中央集权;6~8选官制度1.(·济南检测)“……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解析本题考查对三省六部制影响的理解能力。隋唐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权,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答案C2.(·青岛一中模拟)关于明朝的内阁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由明成祖设立,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B.入阁官员最初是从身份低微的士人破格选用的人才C.由于担心威胁皇权,明朝皇帝曾以司礼监加以牵制D.它的设立,说明专制时代晚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成员一般是皇帝的亲信大臣,而非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的人才。故答案为B项。答案B3.(·菏泽一中模拟)“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加强了内阁的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军机处设置的作用。军机处的设置使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是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结合材料可知军机处设置强化了皇权,也有力的防止了大臣专权。答案A4.(·河南洛阳模拟)《汉书·诸侯王表》载,“”“武帝时作左官之律。注曰: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为左迁。仕于诸侯为左官也。官吏违反规定私自到诸侯国任职,构成左官罪;左官犯罪,加重处罪。这一规定实质上反映了()。A.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汉代存在严格的尊君抑臣等级思想C.武帝意在防止诸侯王网罗人才D.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要求考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依据材料可知:A、B、C三项均和材料有关,但是只反映了表面现象,此律的制定主要服务于“”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实质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5.(·聊城模拟)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形成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的惯例。自元代始,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确定行省区划。元朝这样做的目的是()。A.犬牙交错,便于中央集权B.打破传统,创新政治制度C.管辖边疆,提高行政效率D.州县合并,减少财政开支解析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治南的局面。从而使地方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由此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项。答案A6.(·广东百校联考)“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察举制D.科举制“”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主观性太强可以排除A、D两项,“”由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可以排除B项。汉代察举制下,由地方郡国官员推举人才,选官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容易任人唯亲,故选C。答案C7.(·潍坊模拟)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科举制解析钱穆在这段文字中论述了中国古代政治上规定着哪种人才可参加政府,一国的政权,究竟该交付与哪些人。他认为考试与选举两项制度,其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是中国政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