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年9考)(……新课标Ⅰ,浙江卷,四川卷、海南卷)1.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稳定性的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高联系①一般是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二者关系如右图所示: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思维激活判断正误(1)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很强()。(2)农田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弱,但其恢复力稳定性较强()。(3)荒漠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其恢复力稳定性则较强()。(4)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的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5)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正反馈是最常见的一种反馈,负反馈则很少见()。(6)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定高于农田生态系统()。答案(1)×(2)√(3)×(4)√(5)×(6)×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1.(福建理综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答案D互动探究草原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谁的稳定性更高?提示就抵抗力稳定性而言,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高,就恢复力稳定性而言,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高。题后归纳1.生态系统稳定性表现(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2.如图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小变化曲线,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2)图中T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值越大,该定量指标越小。(3)图中S值大小可以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S值较大的是森林生态系统。(4)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T值和S值之间呈正相关(“”“”“”填正相关、负相关或无关);从图示可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使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5)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衡量总稳定性的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T与S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2.(·四川理综)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