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届高考生物总复习3-2-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定时演练冲击高考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种群的特征(Ⅰ)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⑤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它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中①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也能影响死亡率,性别比例则影响出生率,所以②与③分别为出生率和死亡率,④是年龄组成,⑤是性别比例。选项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正确;选项B,春运期间北京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说法错误;选项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正确;选项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说法正确。答案B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B.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C.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只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估算值,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由于昆虫卵、蚜虫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样方法取样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都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调查鹿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设鹿群数为X只,其计算公式为X/M=n/m,解得X=。答案C3.(·北京海淀一模,4)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少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C.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D.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正相关解析生物量指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有机物质量,A点时个体较少,故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A错误;种群密度最大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C错误;由图知,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不呈正相关,D错误。答案B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Ⅰ)及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4.将若干只雌、雄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让它们自由交配繁殖,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的数量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右图中的()。A.aB.bC.cD.d“解析在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此种群的数量受笼子中生存空间的限制。答案C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种群开始呈J”型增长,达到K“值后呈S”型增长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D.因为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解析由图可知该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在时间值小于3的范围内其自然增长率>0,即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标志重捕法适用的条件是动物的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故可以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分层现象体现的是群落中不同种群的分布,而玉米为一个种群,其合理密植与分层现象无关。答案C6“”.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解析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培养用具和培养液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否则会引起杂菌污染,影响酵母菌的生长;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气时,大量繁殖,所以培养酵母菌时,必须供应充足的氧气;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分布均匀,从而减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