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排查回扣落实(八)[基础·需自查]1.同一种群内个体间既不存在地理隔离也不存在生殖隔离。()。2.种群数量的指数增长其K值较大()。3“.按照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规律,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4.可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5.“大鱼吃小鱼”应属典型的“捕食”关系。()。6.冰川泥上的演替与火灾后草原上演替,其起点是相同的。()。7.群落的结构不仅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还包括时间结构()。8.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将不再进行()。9.食物链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而且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10.数量金字塔有时会呈现倒置状况,但生物量和能量金字塔决不会倒置()。11.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一般都属于生产者,但是莬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例外,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消费者()。12.次级消费者特指各种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13.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一般都属于消费者,但是蚯蚓、蜣螂、秃鹫等腐食动物例外,它们属于分解者()。14.生态系统中自养型生物未必是生产者,异养型生物未必是消费者()。15.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摄入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16.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的部分()。1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18.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19.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20.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2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自养型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2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中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而且可重复利用()。2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24.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恢复力稳定性()。25.抵抗力稳定性很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很强()。26.食物链中营养级的计算总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每一个环节为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均为分解者()。27.生态系统中“信息”只能发自生物,并传向生物,无机环境不能向生物传递信息()。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重点·再强化(借图)]1.种群数量变化2条曲线再强化图1种群增长曲线图2.必须把握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两幅重点图示图2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变化示意图(1)图2解读:在能量流动模型中,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最终分配是:①=②+(③+④)+⑤;在分析具体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由于每一营养级必然有存活个体,所以同化的能量一定有“未利用”部分,即①=[②+(③+④)+⑤]+“未利用”(“未利用”是指既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利用,还未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易错处: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④)不属于⑤而属于①(2)图3解读: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①大粗箭头表示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本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②能量流动的方向(以箭头表示)为单向流动;③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④方块面积越来越小表示随营养级别的增加,营养级同化量越来越少;⑤能量最终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利用。3.再度解读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求新意图4碳循环示意图图示解读:(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为CO2,实现循环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传递主要是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2)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细胞呼吸;三是化学燃料的燃烧。(3)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传递只有...